论现代人生存信念的迷失及其自我构建

作者:李珍华 王琬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1-12-21

论现代人生存信念的迷失及其自我构建

摘 要:生存信念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更是一个个体性问题,是一个给个体生命提供意义与价值依据的问题。现时代,由于科学霸权和技术理性、现代化过程中多元价值冲突加剧等多方面原因,现代人迷失了生存信念。个体如何在此背景下形成理性的面对无意义的现实、索求意义的人生是个值得自己深度思考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生存;生存信念;生命意义

1 生存信念的概念

何为信念?郑州大学的魏长领教授认为信念是人们对事物的存在及其性质、状态、功能和变化等方面坚信不移的判断或命题,它总是表现为一定的观念、概念、定理、公理等。也就是说信念是人们基于知识理性和实践判断所建立起来的真理性确信,它具有知识真理的判断标准和抉择理由。学者们通常把它与信仰进行联系和区别。总的来说,信仰更具有文化根源性和价值想性,信念强调的是知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简单来说,信仰中包含着非理性的成分,而信念更注重的是理性成分,信仰的情感因素比信念多。两者共同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交织一起为我们的生存带来曙光。在对两者分析的基础上,靳风林教授给生存信念下了定义:生存信念表征着人在生存过程中依靠知、情、意去坚定地追求生命的理想、价值与意义。并且指出了生存信念中包含的三个因素,即理性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种因素各自发挥着作用,引导人们树立坚定的生存信念。

2 现代人生存信念的迷失

有了生存信念,人生才被赋予意义,否则人生就是枯燥乏味,痛苦虚无的。而如今人们的生存信念状态如何?

2.1 现代人生存信念的缺乏与扭曲

生存信念的迷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的生存形态不断地发生改变,物欲的追求一点点的上升,物欲没有得到满足,人陷入追求的痛苦。痛苦是人不想要的,即使物欲得到了满足,但是过后却又陷入更大的空虚。正如叔本华所描述的,“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象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任何事情似乎都不再有意义,生存的信念荡然无存。很多人都宣称自己什么都不信,没有任何信念或信仰。仅以大学生为例,有16.24%的大学生对现在和未来的人生表现出了悲观失望和痛苦无望的人生态度。十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对大学生话的情感体验是低沉的、消极的。生存信念的缺乏带给现代人的是矛盾和痛苦,人们变得迷茫、空虚、孤独。面对无意义的世界,人无所适从,或者悲观地生存着,或者步入生命的极端。

另一方面,生存信念的扭曲。本来生存信念的确立是为了让人更好的活着,去追求人生的理想、价值和意义。但是,有时生存的意义成了单纯的物质的满足、个人的享乐或者科学的崇拜。于是人变得盲从,最终受外在的牵引失去自我。“当生命的激情成为纯自然法则支配下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时,他们就变得只知享乐,没有理想…不懂尊严和尊重。最终沦为‘工具人’或‘本心人’。” 此外,一个人如果认为社会的现实与自己的生存信念相背,那么他有可能走向生存的反面。这就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自杀或去伤害他人的原因。信奉精神至上的人可能因为不堪现实的物资拖累而结束自己的生命,信奉物质至上的人一旦物质得不到满足,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

2.2 现代人生存信念迷失的原因分析

我们为什么迷失了自己的生存信念?是这个本身无意义的世界造就了空虚的我们,还是我们在这个物欲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时代诱因。在现代社会,神不复存在,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精神与技术理性成为了生活和未来的核心。人生意义、价值、理想被实证主义的浪潮淹没,于是这个作为一个人真正至关重要的问题被现代人无形中抹去。同时,一切都变成了赢利的工具,在工具理性影响下,人们不择手段的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管行动是否符合价值判断,价值理性被忽视,人完全丧失了生存信念中的价值理想。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没有信念或者追求某种外在的东西,这就是生存信念的迷失。 

社会原因。当今社会是一个价值观念多元碰撞的社会,在各种价值冲突下,人们往往容易作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如前所述,这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凸显的时代,它们诱发了各种见利忘义、不择手段以及贪污受贿、偷盗走私等犯罪行为。社会上不公平、不正义等消极现象处处可见。现实让人们失望、无助,美好社会的信念逐渐被遗忘,对于一些阶级提出的人生信念,人们甚至觉得受到了蒙蔽与欺骗,不再执着于曾经的信念。随着对以往价值与意义的破除和摧毁,人们进入生存的空无状态和未来的无望状态。

个人因素。一方面,由于个人生存境遇不佳,生活压力增大,人的承受能力愈来愈弱,心理素质变低,容易对生活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当其遭受的不幸发展到其承受的极限时,他就滋生厌世心态。另一方面,由于人的认知不同,个人在价值选择上会出现差异。尤其是面对多元的世界,选择的自由大了,出现偏差或错误的机会也越大,更容易陷入迷茫。所有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摧毁了原本在理性基础上的意义大厦,抛弃了可望不可及的生存信念,使人用肉体独自承受着生存的荒诞与苦涩。

3 用信念支撑起生命的重负

3.1 在现实里索求价值

个体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以其自然之身生活在这个现世社会,这个生存位置是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的,可是人偏偏又是个精神存在,它无法忍受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存活。于是生存的悖论出现了:现实世界本无意义可言,不得不在这个世界中生活的人又要求它有意义。这种意义从哪里去获得呢?它只能用人所寻求的生存信念来确立。生存信念赋予人生以意义,一个人只有确立了坚定而真诚的人生信念,才会感到人生有意义。 可见,生存信念是人生存的动力所在,是每个生存个体必须具备的、不可少的,我们应树立坚定的人生目标、坚定的生存信念,来支撑无意义的现实。

3.2 追求有限存在中的无限精神

任何生存信念都有其信念对象,问题在于我们应该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生存信念。这里并非要个体去信仰“神”、“上帝”或“绝对理念”。个体应该明白,人是一个三维的存在。它首先是一个自然的存在,这是物质基础。但人还有思想,它的生命还体现在价值上,它有着自己的价值生命。而精神生命离不开社会活动,人是社会的人,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存在。人的三种生命相互融通,共同构成人的完满生命。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其意义不在于过完自然生命的几十或者百年,而在于通过对社会生命的开掘、充实来实现自己的精神、价值生命,意即对真、善、美的追求,人就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是一个蕴含在具体生命中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总之,时代的局限、现实的痛苦、个人的悲惨遭遇等都不应当构成对人生存的威胁。无论何种情况,我们都不应放弃我们生存的信念。人生就在于不满现实,不满自身,不断改造世界,完善自己,这是一个伴随终身的生存过程。

参考文献

[1]魏长领.信念与信仰的异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5).

[2]万俊人.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释[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3]靳风林.死,而后生:死亡现象学视阈中的生存伦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德]叔本华,石冲白译.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羊展文.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现状分析[J].梧州学院学报,2006,(4).

[6]梅萍.论生命的信仰与德育的使命[J].教育评论,2006,(2).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理想信念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