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建设和谐精神家园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楞伽经》卷02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

【解读】大慧菩萨闻佛偈答百八句已,向佛请法;请问各识有几种生住灭?佛云有二种生住灭,非意识思量所能知之。www.zhlzw.com

识谓了别,于自境能知了别故名为识。是故八识心王各各皆有了别性,然了别之法相各不相同。眼识了别色尘,耳识了别声尘,鼻识了别香尘,舌识了别味尘,身识了别触尘。意识了别五尘细相及诸法尘,亦了别定境幽闲法尘,末那了别意识之分别及于五尘作极劣之了别,阿赖耶识唯了别末那之作意及思心所,不于六尘境起诸分别了别,故名无分别心。以八识心王各皆有其了别作用,故名为识,于自住境能了别故。

此八种识皆各有二种生,二种住,二种灭;次句当说。

「诸识有二种生:诸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诸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诸流注灭及相灭。」

【解读】《「八种识各有二种生起之现象:识种流注生起及流注相之生起。各有二种住持︰流注过程中之住持及流注过程中之流注相住持。各有二种灭:识种流注灭尽及识种流注相灭已不起。」》

流注生者,谓识种流注之作用生起运作。流注相生者,谓识种流注之法相生起。譬如于水塔下接一水管,令水流注于其下之容器中,是名流注;识种之流注亦似水之流注。

譬如水塔之水流注于其下之密闭容器中,于容器另接一水管回到水塔,复于水塔上装置一马达,将容器内之水抽回水塔,使水塔中之水可以永续不断地流注于容器之内,因为水流之流注现象持续运作,故使密闭容器之动作设施可以持续作用,此名水之流注产生作用。水塔譬如阿赖耶识,其下之容器譬如眼识;水之流注作用开始,譬如眼识种子之流注生--眼识现行不断;容器之动作设施开始运作,譬如眼识开始作用--分别色尘。

于一切种智上说:前六识之现起,必须根尘触三法和合,方能现起,谓前六识之现起,必须六根六尘接触,方能由阿赖耶识中现起。亦有经说︰「根尘触三和合生眼识乃至意识。」意谓必须眼根(扶尘根及胜义根)不坏,外有色尘与眼根相触,眼识方能于其中现起;若缺其一,则眼识不得于其中现行。

然眼识--能见之心--于眼根与色尘相触时之现行运作,非单依此三条件即能成办;眼识非单依此三条件即能凭空而有,须由阿赖耶识将其所蕴眼识种子流注于眼根与色尘相触之处,方有眼识之现行;是故能见之心乃依他起--缘起性空--非本自有。此眼识种子即如每一滴水:因有一滴又一滴之水相续流过,故使容器中之工作装置产生作用;若唯有第一滴水,即不能令工作装置产生作用;眼识种子亦复如是:必须前眼识种子现行,随即开避其位时,后 眼识种子立即于同一位置现行,第三第四以后之眼识种子悉皆如此现行,悉于现行后立即落谢,回到阿赖耶识中,前后相继不断,方能成就眼识之分别功能。此即是一切种智中所说之开导依--等无间缘依。眼识如是,耳鼻舌身识乃至意识--空明觉知心--悉皆如是,皆须依于根尘触及阿赖耶识方能现行作用。然眼识之现行尚须有末那之作意及空明……等,共须九缘方能现行,前辑中已曾说之,此处唯述分别识现行之基本要件,用明流注生之道理。

识种流注之道理,唯至佛地方能具足了知,法云大士所不能自知,皆须从佛受学方得知之,而亦不能验证,须至成佛方能验证之,是故佛云:「非思量所知。」一切有情阿赖耶识中,悉皆蕴藏无量无数之八识种子及习气种子,复含藏有限之欲爱色爱有爱种子(极精进之见道者可于一至四生修断故)。种子亦名为界,非色,不可见,唯能于行蕴中证知其存在,而不能逐一种子检视,故云非思量所知。

佛说有情心中闪过一念之间即有九十剎那,每一剎那中之识种变易生灭为九百次,迅速非常。灯泡之光明,每秒有六十次闪烁,吾人已不能眼见分明,何况一念之中有八万一千次之识种生灭,迅速非常,大神通之证量者尚不能知,何况一般人?是故古今皆有愚痴无闻佛子,错将生灭相续之意识--空明觉知心--误认为不生不灭之中道心,背理违教,不解佛意。

前六识如是有识种流注生起,则此流注现象将有维持连续运作之一段时间,此段时间维持流注现象不断,即名为流注住。此类流注住现象皆有断灭之时,如眠熟、闷绝、死亡、及灭尽定、无想定中;此五位中,前六识之识种流注暂断,故体非真常,有断时 故。以此故知空明觉知寂而常观之定心乃是生灭之法,非恒,非常住者;藏密应成派诸中观师们,应尽早扬弃此心,另觅空性心,方能于证得阿赖耶识空性心后,现起真正之中观般若。若效法宗喀巴及月称「菩萨」否定有阿赖耶识者,岂唯丧失人身?未来无量世中尚须次第轮转三涂,受尽苦毒,云何奢言即身成佛?

流注之现象生起时,则有流注之法相生起,名为流注相生。譬如吾人眼根接触外色尘,由末那作意起思心所,故阿赖耶识流注眼识种子于根尘t触处,现起眼识,名为流注生;流注生之现象连续不断,故眼识能分别色彩明暗,有此分别作用相续存在,故吾人觉知有眼识之用,是名流注相生。

「流注住及相住」,此谓六地以下菩萨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皆未断尽者,及未至究竟佛地之等觉以下菩萨无始无明未断尽者,悉有流注住及相住。

一念无明未断尽者,犹有眠梦;既有梦境,则有流注生及相生,则有流注住及相住,相续不断。依较浅之层次而言:睡熟无梦之际,意识已断,故无觉知,无流注生,亦无流注相生,无觉知心可分别五尘境故。彼时若闹铃大作,既无意识知其大响,云何能闻能知?无法不能生用故;彼时阿赖耶识仍依不坏之根身继续变现内相分声尘于心中,闹铃大作时,阿赖耶亦如实将彼大声变现于心中,末那了别其异于平常之微声,而不能知其意义,乃起作意受想及思心所,欲起意识灵觉之心而作进一步之详细分别,阿赖耶依于末那之思,遂流注意识觉知种子于意根与法尘触处;意识现起后仍不能单独分别之,乃欲起耳识共同分别,阿赖耶又依末那之思,复流注耳识种子于耳根与声尘触处,吾人乃能了别,如是闹铃声响。

一切有情睡醒后,因于流注生而有灵觉了知之作用--六识现行运作;直至再度睡着为止,其间之流注相皆不断灭;以流注相不灭不断故,有六尘相与「我」相应。直至晚上眠熟,觉知心之我已灭,方不与六尘相相应,方便说为流注灭及流注相灭。然此仍非佛所说之流注灭及相灭,何以故?谓仍有自心流注故。

何谓自心流注?谓有等流也。

等流之意有二︰

一者谓眼识种子由阿赖耶识中流注至眼识现行处后,随即开避其位而回到阿赖耶识中,引导次一眼识种子由阿赖耶识中继于其位现起,一进一出相等流注;一念之间有八万一千识种流注而出,同时有八万一千识种流回阿赖耶识,以此成就世出世间法之熏习作用,此名等流流注。

二者此种等流之流注,必须同一种流类;譬如前眼识种子不能成为后耳识种子之开导依--不能引生后耳识种;唯能引生后眼识种。唯有同一类种子之前后现行时,方能互相引生,同等流类之流注,即名为等流。

等流种之流注现象不唯醒时有,睡时亦有,名为自心流注;乃至二乘无学入无余涅盘之中,仍有自心流注。

有情眠熟之时,不因眠熟或长时昏迷三年而使其烦恼业种消灭坏灭,为有自心流注,故能使其等流种于阿赖耶识中流注不断而不坏灭,唯是不于三界中现行尔。一旦醒觉,又复于三界中现行。阿罗汉入涅盘前,若曾闻善知识说第一义谛实相之法,心中微有一丝欣乐,虽未回心大乘而仍然入无余涅盘;但因已曾熏闻实相之法,则此无漏法种既已启动,仍将于无余涅盘性之异熟识中自心流注,有朝一日必使此一无漏法种起用,令末那识种现行,则必忽然渐生中阴;中阴身具已,便因欣乐实相究竟之法,而复受生,永于三界之中行菩萨道直至成佛。是故无余涅盘之中亦有自心流注,而无流注相生。

凡夫有情不解此理,偷偷造诸恶业,以为人皆不知(其实鬼神皆知);殊不知造恶业后,其业种落谢回到根本识中,永持不坏,为有自心流注故;唯有其后就彼恶业善为忏悔补救,方能经由新善业之熏习转换旧恶业种子而消除,是故龙树菩萨偈曰︰「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即是此意。

修行人若了知此理,则能历缘对境令诸烦恼种子现行--起于贪瞋;随之以如理作意之思惟观察,修正身口意三行,则能使已出现之染污种子转换为清净无漏之识种而回入阿赖耶中;佛子知已,若能如实精进修行,则名已知熏习正理,名为如实修行者。

等流之流注生及相生,于三界中,皆非唯有一识有之,乃是诸识同时有之。譬如眼识流注生及相生时,同时必有意识及末那识之流注生及相生,否则眼识不起流注生及相生,末那及意识乃是眼识之俱有依(增上缘)故。然此三识之流注生及相生,非唯阿赖耶识中流注三识种子而已,尚须有阿赖耶识之自心种子流注生及相生,方能成就前述三识之流注生及相生而有其用;然此正理唯有真悟佛子悟后随大善知识熏闻之后,方能知之;知已随即能予证验无讹。

前六识流注相,于眠熟闷绝等位不现行时,末那识及阿赖耶识之流注生及流注相生皆不中断,继续现行,唯有真悟之人能知能证能检验之。此二识之流注生及相生,于眠熟位及闷绝位如是,于正死位及二无心定中悉亦如是,仍有流注生及相生。无余涅盘位之阿罗汉根本识中仍有自心流注,尚不得谓为流注灭及相究竟灭。

《阿含经》及诸大乘经中,皆说阿罗汉辟支佛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既然永尽不起,即不可能因于烦恼复生世间诸念,故得妄想妄念永断不生,名为断尽一念无明,身心永灭,舍报必入无余涅盘。然此乃谓二乘无学之「人我」烦恼永尽无余,但仍有「法我」烦恼不断--岂唯不断,抑且尚未相应--是故入涅盘后永不出生于三界之中。然于无余涅盘位中,尚有法我--无始无明尘沙惑未破未断,是故八识种皆于无余涅盘位之异熟识中自心流注不断。

无始无明上烦恼,自无量劫来不曾与有情之灵知心相应,二乘无学回心大乘入六住位,寻觅空性心时仍未能相应;觅得空性心异熟识时亦未相应,虽入七住贤位,犹不知晓无始无明名义也。须至有朝一日起心探索:我既已悟得如来藏,应与诸佛相等,云何我犹未能如佛智慧深远无穷无尽?此时方起心上烦恼、止上烦恼、观上烦恼、修、得、果、断、智、证……等上烦恼,此时方与无始无明--所知障上烦恼--相应。

菩萨七住已明真心--证得如来藏;然有菩萨依明心功德进修,直至九地犹未曾眼见佛性者,此时为求眼见佛性而入十地,便与无始无明中之见性上烦恼相应;直至眼见佛性后方破此一上烦恼而入十地。然而此时虽得授佛职位,而其自心之八识种中尚有流注生及相生存在,尚有部份尘沙无明未曾断尽,须至最后身菩萨位,于人间大悟成佛时,尘沙无明上烦恼才完全断尽,此时流注现象已灭,一切法种不进不出,无有变异,不复受熏习,现大功能,应物现形悉无遮障,方得名为断尽异熟生死变易生死;从此第八净识中一切种子永不变易,无有异熟故。

此处应述异熟及变易生死二种法相,则于后述经文可免误解。

异熟之义有三︰一者异时而熟,二者异类而熟,三者变异而熟。

异时而熟者,谓业果成熟不与造因同时。譬如谤佛谤法谤师之人,谤已不即受果,须于来世方受;又如布施植福,大多于来世受。又如菩萨于过往百千万亿劫中,精进布施除恶,闻熏修学佛法,无量精进而未成熟;直至此世缘熟,得能明心,又复眼见佛性,乃至悟后起修进入初地,非于造因时即得缘熟,故名异时而熟。亦如声闻初果或菩萨初果,见道之后若不精进者,不能于一生中实证无余涅盘,须至七次人天往返后,方得取证无余涅盘,故名异时而熟。

菩萨亦复如是,于七住见道不退之后,须历经大约二大无量数劫之悟后起修,方断尽一念无明而入七地,此名留惑润生--不断润生爱而持受生愿--至七地已,方与无余涅盘相应;此非愚痴无闻佛子所能知也,亦名异时而熟。

异类而熟者,如上所举谤佛谤法谤师之人,谤已不即受果,转入来世得地狱身、饿鬼身、傍生身而次第受果,非依造因之人身受果。亦如往昔无量世前学佛之佛子,或以欲界天身、色界天身学佛,或以傍生有神通之身学佛,或以鬼神之身学佛;于无量世后之今生,辗转来到人间,今以缘熟而遇善知识,得入见道乃至修入初地,亦名异类而熟,非依造因时身成熟果报故。

复有异类而熟者,谓造善业而得恶果。如有一人协助他人行善,然不知彼善行背后有大阴谋;此事成就后,助人为善者仍未知晓被人利用造恶,亦未收受任何酬劳;未来世中缘熟之际便受恶报。

复有一类愚痴无闻之新学菩萨,迷于出家在家表相,不知菩萨于无量世来或现出家相,或现在家相,身相无定,但随因缘而行;便依其师父之言:不准阅读萧平实著作,不准互相推介。并奉师命:劝令一切与其相熟之人不阅萧平实著作。谓如此诸行为护正法行,而不肯阅读及以诸经比对;心中自以为其身口意行是护持及弘扬正法,而实真是破坏及抵制正法之重业;名为行诸善业,来世却须以地狱身、饿鬼身而受苦毒,亦名异类而熟。

变异而熟者:谓造业时心异于受果时心。此有现世及来世不同。譬如有人年轻时造诸善行,至耳顺之年时,忽有曾受其恩者事业有成,又复念恩不忘,来觅此人行报恩事;而此人今已耳顺之年,身心俱非年轻时之同一人(新陈代谢及念念变异故);虽非同一人,而其受报,人无责者;以虽变易,而相续不断来至四十年后缘熟受报,此名变异而熟。

又如往世造诸谤法恶业,辗转三涂,方得生而为人;以余报未尽故,今犹愚痴瘖哑,闻法不解;然此人不得主张︰「往世造恶业谤法者非实是我,不应多劫之后我受此恶报。」何以故?往世之汝虽非今世之汝,而依彼时恶业因种辗转来至此世故;虽此世五蕴(含灵知心之我)不同于往世五蕴,而由如来藏持恶业种辗转受报,异作异受,业果不失故。此世灵知心由往世灵知心种子落谢而别依后世五根别生灵知心,世世受报,必须自受;非同一心,而业果不失,是名变异而熟。

以有识种之善恶染净变易,及七转识无始无明所知障之愚痴性转易为一切种智般若,故名变异而熟。既有变异则必有诸熏习转易,以尚有所知障故。佛地以断尽所知障、成就一切种智故,其第八净识中唯持旧种,不再转易任何新熏之法种,故已永断变异;既其所持种子永不变易,则无种子之异熟流注,则异熟现象灭尽,名为永断变易生死;是名自心流注已灭,则流注相灭,方得名为常、乐、我、净,成究竟佛;非谓藏密四大派诸祖等人,错以空明觉知之意识心为真如者所谓之常乐我净也。

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分享功德,点亮智慧:
专题:佛经经典 书名:楞伽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作者:佛经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