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 李时珍在干什么?——直接观察法
明朝明世宗年间湖北省的某个乡村。村子里的一棵大树上多了个草棚。每天,总有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躲在草棚里,凝神观察树下的动静。
这一天,青年又躲在树上的草棚里,聚精会神地往树下看。
树下,有一只穿山甲正用前爪抓着一个土堆。不一会儿,土堆被抓开了,成千上万只蚂蚁吓得四处乱窜。但见穿山甲伸出又细又长的舌头,轻轻一舔,舌头上便粘满了密密麻麻的蚂蚁。穿山甲舌头一缩,立刻将蚂蚁全吞下肚里。接着,它又一次伸出舌头。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青年兴奋地大声喊起来。
他“知道了”什么?
原来这个青年就是李时珍,他读了南北朝的陶弘景所写的一篇关于穿山甲如何吃蚂蚁的文章。陶弘景说穿山甲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
为了验证陶弘景的说法是否正确,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李时珍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穿山甲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吃蚂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吃蚂蚁的时候,是扒开蚂蚁的巢穴,进行舐食,而不是引诱蚂蚁入甲,下水吞食。
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李时珍的实事求是也让他在35 岁时就完成了著名的《本草纲目》。
观察往往需要通过人的各种器官进行,比如,月亮是圆是缺需要用眼睛去观察;温度是高是低需要用身体去观察;声音是大是小需要用耳朵去观察;花儿是香是臭需要用鼻子去观察;苹果是酸是甜则需要用舌头去观察。直接观察就是指凭借感官对所发生的事或人的行为的直接观察和记录。李时珍亲自上山观察就是一种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的优点是感官能够对被观察的事物进行直接观察,可以避免由于运用中间环节引起的误差。比如,水是凉的还是热的,只要用手伸到水里就可感知。但是,直接观察受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比如,只能观察分辨5 至100U左右的点,只能听到200至2000赫兹频率范围具有一定音响的声波。
尽管直接观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直接观察是最常用的,也是最能反映一个人观察能力的。那么,应该怎样来加强直接观察呢?
首先,直接观察要加强观察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观察之前要有明确的目的。
比如,你在观察一个汽车模型的时候,究竟要观察什么呢?观察目的就是弄清内燃机怎样使汽油在汽缸里燃烧,使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而且能使这个过程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明确了观察目的,你就可以根据内燃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观察了。
其次,要仔细观察可能需要的内容。为什么汽车需要四个轮子?三个轮子、五个轮子为什么不可以呢?尽可能多地想到各种问题,这都会帮助你在直接观察中得到详细的资料。
再次,要学会比较观察。比如,在观察汽车模型时,与飞机模型比较一下,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总之,直接观察就是尽可能多地运用你的各个感官去仔细观察。
【练一练】
1、下图是什么?对了,是法国的国旗。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国旗中的蓝、白、红三条色带的宽度一致吗?
仔细观察一下,然后找根尺子量一下,也许你会发现,你的眼睛骗了你。没关系,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人人都有。准确地说,国旗中蓝、白、红的比例是30:33:37。据说,最初的法国国旗是按蓝、白、红三色同样宽窄的尺寸做成的。可是旗做好后,看上去总觉得红色带没有蓝色带宽,为了克服这种错觉,才把蓝色条带缩窄,把红色条带加宽。
2、小实验:骗人的双手
请你准备三盆水,一盆温度较高,一盆温度较低,一盆温度适中。
先把左手放进温度较高的盆里,把右手放进温度较低的盆里。
三十秒后,把两只手都放进温度适中的那盆水中,这时候,你会发现左手感觉到的温度要低一些,右手感觉的温度会高一些。
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小秘诀】
看完一场电影后,把自己看到的情节记录下来。浏览一处名胜古迹,把路上的风景、看到的东西向妈妈描述一下。这些都可以锻炼你的观察力。
【名人名言】
应当先学会观察、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