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四

作者:茶禅居士荐来源:中华励志网 2009-01-01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凡夫的老死,亦无辟支佛的老死尽。以般若观一切法,可以超越世间法无明,超越出世间法-无明尽。

【无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称为四圣谛,谛即真实之意,四圣谛不是辟支佛道,是罗汉道,世尊三转十二行法轮,示二乘人四谛法门:

一、示相转

此是苦,逼迫性-指众生的果报完全是苦的,生老病死再加上贫病交逼,是为苦苦,就是快乐也是无常,乐坏苦生,名叫坏苦,享禅定之乐也是无常,属於行苦,是故三界中有苦苦、坏苦、行苦,是名三苦,另外还有八苦:生、老、病、死、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等,众生不知苦,所以如来示苦相。

此是集,招感性-苦从何来?是自招的,名集谛,集即招感之义,人人都有贪嗔痴烦恼,由三烦恼作杀盗淫妄等业,由业而招感上述八苦,苦是果,烦恼业是苦因。

此是灭,可证性-灭苦因苦果名为灭谛,苦尽就是涅盘。

此是道,可修性-灭苦因苦果需要修道,道谛是无漏法,修无漏法,不漏落生死。

二、劝修转

此是苦,汝应知-知即觉也,觉〔苦〕生则无生,觉〔苦〕住无住,觉〔苦〕灭无灭。觉苦无生,何来有苦,所以谓此是苦,汝应知。

此是集,汝应断-集是烦恼,烦恼可以断,如何断呢?一定要觉,觉集无集即断集,故云此是集,汝应断。

此是灭,汝应证-如何证呢?苦因苦果「灭」了,这个「灭」因生而有,无生则无灭,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是云证。

此是道,汝应修-道是可以修,如持戒则有戒,不持戒则无,修定则有定,不修则无,断惑则有慧,不断则无,故云汝应修。

所谓修道就是修三十七助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还有三无漏学:戒、定、慧。

三、得证转

此是苦,我已知,不用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用更断:此是灭,我已证,不用更证:此是道,我已修,不用更修。

何以不用更知、更断、更证:更修呢?因为如来悟了四谛真实之理,例如苦,是有为法,有为不离三相:生、住、灭,如来悟苦的生相不可得,悟苦的住相不可得,悟苦的灭相不可得,若悟到苦的生住灭三相不可得,苦当体即空,空就是苦的实谛之理,是名苦谛。

集也是有为法,不离三相:烦恼有生耶?悟则无生相可得,烦恼有住耶?悟则无住相可得,烦恼有灭耶?悟则无灭相可得。如是迷时见有烦恼生、住、灭可得,悟时,烦恼生住灭三相皆不可得,当体就是空,此是集的真实相,故名集谛。

灭又如何?有生则有灭,觉则无苦生,亦无苦可灭,寂灭现前,就是灭的真谛,如来说灭,因苦灭而见谛,见谛时无苦无集,故无灭。

道又如何呢?例如修戒定慧之道,戒有生耶?戒无生相,戒有住耶?戒无住相,戒有灭耶?戒无灭相,戒定慧无生住灭三相可得,无生住灭三相就是无为法,戒定慧当体即空,道即是空相,修即无修,故云此是道,我已修,不用更修,六祖云:「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此是戒定慧的真理,道的真谛。

在诸法的空相、实相内,无凡夫苦集之法,亦无贤圣灭道之法,故谓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一切法空,空相便是清净相,在清净相内,六根清净,故无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清净,无色声香味触法,六识亦清净,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明清净,故无无明,无明尽亦清净,故无无明尽,老死清净,无老死,老死尽亦清净,故无老死尽,无菩萨能修六度万行之智,智亦清净,是为无智,万行清净,有何可得,故无得,世间法出世间法清净,是为无所得。

此是菩萨法门,菩萨以六度为智,皆是断惑,在未证得一切法寂灭以前,要以智去断惑,但是一切法本来寂灭,无能得之智,无所得之法,亦无能修之智,无所修之法,若见有能所,是生灭心,不见有能所即寂灭心,所以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

悟一切心空名为菩提,了一切法空名为萨缍,心法一如,并无能得所得,以无所得故即是菩提萨缍。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何谓挂碍?例如眼〔珠〕与眼〔白〕相合是为无挂碍,眼与沙不能相合,是为挂碍,又如皮与肉相合是为无挂碍,肉中有刺则有挂碍,」挂碍者,与般若心不相同故,般若心是空,一切法是有,若一切法不空,有与空不能合便有挂碍,若一切法空,法空与般若心空相合便无挂碍,所以一切法空即般若,般若即一切法空,般若与一切法空打成一片,即一切法空不碍般若,般若不碍一切法空,犹如大悲咒放在心内-空,所以不会碍楞严咒,楞严咒在心内也是空,此空彼空,空与空台,无有挂碍,假如有一法不空,便有挂碍。

六祖菩萨在世时,有一僧名法达,来顶礼六祖,但是头不到地,六祖说他心中必有一物,法达说:「我诵法华经已有三千部。」自谓读法华经三千部,何必叩头到地,这三千部法华经未空,放在心内,便成为他的挂碍。

世间法不空,与般若合不来便有挂碍,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合不来亦有挂碍,若世间法空,出世间法亦空,与般若空相合便无挂碍,无挂碍则无有恐怖,恐怖即忧虑之意,如眼内有沙,若不除去便会盲,盲便是恐怖,眼内无沙便不会恐其盲,又如肉中有刺,若不除去,则有溃烂成疮的恐怖,凡夫有生死的恐怖,二乘人有沈空滞寂的恐怖。要是有一法放在心内不能空,此一法便牵你入生死。

过去有一位金碧峰入空定,无常鬼找他不到,无常鬼便请土地公帮忙,土地公云:「金碧峰甚麽东西也可以空,惟有一水晶钵他最爱,你们俩一变作老鼠,把玩他的水晶钵,一拿锁链,预备他出定时锁他。」金碧峰入定时身体空掉,但在定中听到老鼠把弄水晶钵的声音,立即出走,大骂「谁人碰我的水晶钵」,另一无常鬼立即锁他,金碧峰知道水晶钵的挂碍令他被无常鬼找到,於是求情许他延期七日,无常鬼走後,金碧峰便把水晶钵打烂,然後入定,临入定前,在墙上写下四句偈:欲来找我金碧峰,犹如铁链锁虚空,虚空若然锁不得,莫来找我金碧峰。

世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於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於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倒梦想。

凡夫生死有四颠倒:

1、身不净,计为净,

2、受是苦,计为乐,

3、心无常,计为常,

4、法无我,计为我。此是凡夫的颠倒相。

二乘人的涅盘亦有四倒:

1、看不净,不见法身净,

2、看苦,不见寂灭乐,

3、看无我,不见自在我,

4、看无常,不见佛性常。是为二乘人的颠倒梦想。

所以般若照见五蕴皆空,何只离一切苦厄,离一切苦厄然後才见到诸法空相。五蕴空,色空,空亦空,一切法空,便是诸法的空相,亦是五蕴的空相,所以先讲度尽一切苦厄,後说诸法空相,若五蕴未空,即一切法不空,不但一切苦厄不能度尽,而且会生出恐怖及颠倒梦想,即凡夫认生死为真实,二乘人认涅盘为实有,悟道的人「生死涅盘等空花」,生死空,涅盘亦空。

以无所得故,菩萨证般若波罗蜜多,若有所得,便不能证般若波罗蜜多,证到般若波罗蜜多,见一切法即心,心即一切法,所以心与一切法无挂碍,无挂碍便无有世出世间法的恐怖,既无世间凡夫生死的四倒,亦无出世间二乘涅盘的四倒,是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证大般涅盘。

【究竟涅盘。】

心不可得,法不可得,心与法一如,俱无所得。是为究竟涅盘,又名大般涅盘,大涅盘是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是我们的老家,常是法身德,寂是解脱德,光是般若德,三德秘藏,是诸佛行处,菩萨依般若修行,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得大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过去无明尘劳烦恼妄想空,是过去佛,现在无明尘劳妄想烦恼空,是现在佛,未来无明尘劳妄想烦恼空,是未来佛,以般若观照,过去烦恼空,过去成佛,现在烦恼空,现在成佛,未来烦恼空,未来成佛。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无明妄想尘劳烦恼空,三世佛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此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是最上,菩提是最平等,菩提是最真,故又称为无上正真之道。

上来所说诸法空相内,无凡夫五蕴十八界之法,无声闻苦集灭道四谛之法,无缘觉十二因缘之法,亦无菩萨能得之智,所得之法,总说就是无二乘之法,汇三乘归一佛乘,汇九法界同归一佛界。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依般若波罗蜜多修行,佛得菩提,菩萨证大涅盘,所以般若波罗蜜多是:

大神咒-神力最大,能度众生成佛,

大明咒-能破除众生的无明烦恼,

无上咒-般若最上,更无有上,无等等咒-般若是佛母,出生一切佛,无一法能与她相等。能除一切苦-依般若波罗蜜多修行,越出三界火宅,远离生死轮回之苦。真实不虚-即心即佛,决定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心经有显说,也有密说,现在讲的是密说,密说很简单: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密是无可解,亦不破人知,佛门中有很多人依显教修行,亦有依密教修行,例如大悲咒、楞严咒等,都不可以解释,若有以解,不称为密,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讲不出,解不来,唯有自己知,不过今天我将此咒的意义约略说出来:

揭谛揭谛--去、去。

波罗揭谛--到彼岸去。

波罗僧揭谛--大众到彼岸去。

菩提萨婆诃--迅速成就证菩提。

【相关链接】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人生智慧大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一 ○大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二 ○大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三 ○大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四 ○心经(梵文+译本+简介+注释+理论和实践)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智慧人生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