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与慧

作者:海波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1-12-06

在佛教的修学体系中,定与慧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通过戒律来摄心,可以生起禅定,依于禅定起观,可以得到智慧

对于“定”而言,“戒”是一种方法,是一种生起定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戒”是广义的戒,是对于心理和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诫,而不特指佛教中的菩萨戒等特定的戒律。简言之,凡是对自己行为和心理的约束和规诫都可以称之为“戒”。大到国家,有国家的法律,是为了保证社会的有序和人民生活的安乐;小到单位,有单位的规章制度,工作中有需要遵守的操作流程、行为规范,是为了保证单位的有序运转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都是广义的“戒”。学佛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阶段性的“戒”,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以此保证自己的修行能够不断进步,从而实现学佛的目标

平常人在生活工作中,要不断起心动念,心风涌动,如野马一般,难以平静。如何降服其心呢?“戒”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通过遵守行为上的“戒”,约束自己的言行,发扬好的、善的、对修行有利的言行,禁止坏的、恶的、对修行有害的言行,从而消除行为的散乱;通过遵守心理上的“戒”,约束自己的起心动念,增广好的、善的、对修行有利的念头,消减坏的、恶的、对修行有害的念头,做到心不外驰,从而消除心理上的散乱。

比如一潭池水,由于水不断涌动,激起了池底的泥沙,使池中的水变得混浊,无法清楚地显现池底的情况。“戒”就是不再搅动池中的水,慢慢的水自然会平静下来,水中的泥沙渐渐沉淀,水逐渐变得清澈,池底的情况就会显现出来。水变得清澈,即是得“定”;泥沙沉淀,污垢净除,智慧就会现前。

要学习,就要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就是定的前奏。王羲之练书法,练到了食而不知其味的地步,才有了传颂后世的成果,可见定的作用之大。

定是生起慧的有力工具,以定境来观照,智慧会更广大。定就如同是高山,站在更高的山上,才能看得更远更广。学习世间的知识,需要集中精力、聚精会神;生起出世间的智慧,需要止中起观。生活中的人,能够做到聚精会神、心系一处,就能做到普通人所做不到的一些事,得到普通人得不到的一些智慧。

“慧”是指各种世间出世间的智慧。在“戒、定、慧”三学中,“慧”是核心,是最终目标。甚至可以这样说,在教法中,一切理论的核心就是“慧”。

“慧”分为闻所生慧、思所生慧、修所生慧,也就是说智慧可以从学习得到,可以从思悟得到,可以从修行得到。而由“定”所生“慧”,则偏重于修所生慧。

在“戒、定、慧”三学中,“戒”、“定”都是为“慧”服务的,不能为了“戒、定”而“戒、定”。当“戒、定”成为得“慧”的障碍时,不应该死守,而应对其作相应调整。同时,有了智慧,也可以促进“戒”、“定”的调整和进步。

虽然“慧”是一切教法的核心,但在修学中,应定慧双修。定与慧如同车子的两轮,缺一不可。只强调定,不强调慧,则失去了定的目标和方向;只强调慧,不强调定,则失去了慧的支撑和生起的工具。

(作者系西北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佛教哲学博士生)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智慧人生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