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隐退

作者:王琳来源:《舍得》 2008-05-05

孙子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战争中"情势"瞬息万变,谁能善于制造情势、把握情势、驾驭情势,谁就能统领"胜势"。只有这样,才能"治众如治寡",才会"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只怪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对兵法也是略知其意,不肯竟学。对兵圣孙子简单而深刻的智慧充耳不闻,至死不明败在哪里。

当然,能够把握大局是很重要的,在必要的时候也要懂得委曲求全。

康熙皇帝九岁的时候,处处受制于鳌拜。一天,亲眼看着忠臣被陷害而自己坐在皇位上居然无能为力,康熙皇帝退朝后十分不爽,当着他的祖母(孝庄皇后)的面说:"我要杀了鳌拜!"

孝庄皇后立刻抓住他的手,拉他坐下,轻声训斥道:"你太放肆了!以今天鳌拜的权势,想废了你可以说是轻而易举,而你才九岁,居然在这里说这种话,被鳌拜听到,不是正好落人口实,陷自己于不利吗?你难道想让新觉罗家族的江山败在你的手上?你这样不懂得顾全大局,不配做皇帝!"

康熙从此沉默了,但是他记住了祖母的话。八年后,他终于实现了当初的愿望,杀掉了鳌拜,从他手中夺回了实权。

德川家康是日本三百年德川幕府政权的开创者,从小际遇坎坷,少年时代作为人质,依附于比邻的强大诸侯。后来虽然获得自由,却一直生活在同时代的两位英雄人物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阴影之下,直到他们先后死去,德川家康才利用机会,最终在73岁高龄彻底统一了日本。

在德川家康6岁的时候,他就被抓到丰臣秀吉的家里当人质。他每天早上起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丰臣秀吉的鞋抱在怀里,暖好了,再给丰臣秀吉穿上。德川家康13岁那年,丰臣秀吉告诉他,他可以回去了,他的人质生活可以结束了。接着丰臣秀吉派人跟踪他,看他被释放后做些什么。

结果德川家康回家的路上,一次也没有回头,慢慢地消失在路口。

丰臣秀吉又派人打听德川家康回到家里后做些什么,结果丰臣秀吉听说他在家里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每天很有规律地生活着。

若干年后的一天,丰臣秀吉死了。这个消息传到德川家康的耳朵后,他马上集结军队,开进大阪城,杀光了丰臣秀吉的全家。

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家里做人质的七年中,忍气吞声,顾全大局,日后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像康熙皇帝和德川家康这样,能够顾全大局,暂时隐藏自己的抱负,都是情商很高的人。这都说明一个道理:必要的时候,要懂得委屈自己,顾全大局,能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成就更伟大的事业。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智慧人生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