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指:不馋、不懒、不烦
●“三有”指:
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
有一个和工作无关的爱好
有一个能推心置腹的朋友
幸福很复杂,作为一个论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将它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幸福又很简单,因为即使是那些说不出幸福是什么的普通人,都能够告诉你他是否幸福。
能做到“三不”、“三有”,就是幸福
对于什么是幸福,几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古往今来不少人试图对幸福理解中的一些共性加以归纳,以帮助人们找到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径。“三有”和“三不”说法,就是其中之一。“三有”指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有一个和工作无关的爱好,有一个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三不”是指不馋、不懒、不烦。如果你能做到“三不”和“三有”,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细细品味,这种说法确有一定道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大致可以理解为能够获得一种可靠的谋生手段,这无疑是个人幸福最为基本的前提。受我们固有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可靠的谋生手段不仅仅是个人生存的基本物质前提,也是履行好家庭伦理或法定赡养义务的基本物质前提。由此观之,它所决定的通常又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幸福。一个与工作无关的爱好,可以使得一个人在衣食无忧后,精神上得以充实、能够自得其乐。一位能推心置腹的朋友则有助于获得一种可靠的社会支持,排解个人的孤独感,使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至于“三不”,在这里,我们可以将“不馋”理解得宽泛一点,或者干脆代之以“不贪”,就是对生活保持一份合理的期待。不懒,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通过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回报。不烦,就是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心情舒畅,拥有健康的心理。一个人拥有了这些,他怎能不幸福?
幸福标准因人而异
其实,类似的归纳也是心理学研究者对幸福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采取的做法。例如,较早对幸福进行科学研究的美国心理学者威尔森,在上世纪60年代就试图为我们描述一个幸福的美国人所必备的特征: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受过良好的教育、收入较高、性格外向、乐观豁达、无忧无虑、有宗教信仰、有婚姻生活,具有高度的自信和工作热情、适度的欲望,同时拥有无限的智慧等。专业人士的这些研究价值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和梳理那些能够带来幸福体验的诱因。但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导致幸福感的原因也千差万别。不过,依据这种归纳而进行的心理指导,无疑会大大唤起我们体验幸福的意识,并提高我们体验幸福的能力,进而提升我们的主观生活质量。
普通人所能感受的幸福体验,总是受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社会条件和个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因素决定着人们获得幸福体验的方向和水平。譬如,前面所提到的“三有”中的“有一份称心的工作”,在一种社会保障充分、崇尚挑战性、个性化的工作条件下,它可能就不会成为个体幸福体验的诱因。因而,对构成幸福的要素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归纳,便成为一项专业性的工作。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