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不可能便越有可能

作者:未知来源:中华励志网 2008-02-27

越是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其实越有可能做到。大家认为不可能,必然谁也不去关注,谁也不去攻击,谁也不去设防,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必然没有竞争对手,你正好独身一人乘虚而入。军事上"不可能"成为"可能"的战役屡屡发生,商家应从中有所悟。

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国军队经过精心准备,突袭波兰。波兰军队仓皇应战,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因准备不足,兵败如山倒。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爆发。

法国并非波兰,法国兵力强大,拥有二、三百万大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国内的经济实力也不比德国差。特别是,法国还拥有一条坚不可摧的马其诺防线。为了防备德国进攻,法国早在10年前就精兵构筑了防线,从瑞士到比利时之间的东部国境的防御体系,一直修筑了6年。法国当时是欧洲最大的陆军强国。

1940年,德军绕过这条固若金汤的防线攻入法国,德国装甲师选择了一条道路,正是法国将军们认为不可能为坦克所穿过的地带,防线失去作用。结果,一个月,法军顷刻溃亡。

这种"不可能"成为"可能"的战例还有很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选择的登陆及向德军反攻的地点是诺曼底,那里的海浪及岩石海岸使德国认为,任何规模的登陆都不可能选择在这样恶劣的地点进行。

在史称"布匿战争"之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率军越过山高坡陡、道路崎岖、气候恶劣、积雪终年的阿尔卑斯山,这条道路是一条被认为不可能穿过的路径。罗马人做梦也想不到汉尼拔如此神速地出现在面前,谇不胜防。

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肯定是件十分困难,甚至是难以想象的事。因为太难,所以畏难;因为畏难,所以根本不去问津;不但自己不问津,认为别人也做不到。其实,只要是符合科学规律,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办到的事,办成只是个时间早晚而已。客观上没有"不可能",并不等于主观上没有"不可能",如果主观上认为"不可能",那就真的不可能了;主观上认为"可能",那么,任何暂时的"不可能"终旧会变成"可能"。人类的创造力使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一种可能性的诞生,又会带来诸多新的不可能,以此更迭,人类一步步地从过去走向未来,从不可能走向可能。许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实是被常规思维束缚,打破了常规思维,许多不可能就会变为可能。

例如,水的声音可以卖钱看起来毫不可能,但是美国有个名叫费涅克的人,四处周游,灵机一动,用立体声录下了许多小溪、小河、小瀑布的"潺潺之声",复制后高价销售。买"水声"者居然络绎不绝。德国一家酒店抓了不少青蛙,这种青蛙发出的有韵律的叫声,被誉为大自然的美妙乐章。店主灵机一动,便推出一台"青蛙音乐晚会",每位交150美元可以享受五个晚上的青蛙"乐章",因而获利甚丰。水声、蛙声,对某些人来说不可能赚钱,有人却可以大赚其钱。

许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实是被惰性所束缚,打破了惰性,真刀实枪地干起来,许多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

新加坡有个大型海鲜企业--海鲜市场和餐馆。它的广告牌只有一句话:"海里游的,这儿都有"大到鲸鱼身上的每一可食部位,小到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富有营养的浮游生物,应有尽有。至于龙虾、鲍鱼、梅花参等更是常品,随时可以买到。广告牌所说的似乎不太可能。

怎样才能使不可能变为可能呢那就是去惰性,不惜重金,不吝时间与精力,到世界各渔业公司组织货源。一次,一位客人要吃新加坡活的壳鱼,海鲜公司闻讯立即行动,派人用特殊鱼网到特定海域打捞,鱼网出水前一刹那,用特殊吸管连鱼带水一起装入一特殊容器,专车送到机场,等待的专机立即起飞。在飞机上,还要保证适当温度的海水、适量的氧气供应。到达目的地,又有专车抢运,保证客人得以尝鲜。

许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实是被胆怯束缚,打破了胆怯,许多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

一个成功者的一生,必定是一个与风险拼搏的一生,除非不干事业,干事业则必有风险。松下幸之助发迹之前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学徒。他不屈服于命运,将小小的客厅改为作坊,把积攒的全部家当97美元全部用来制造电器插座。几次试验的失败,竟把老本全部用光。松下又把结婚时购置的衣物送入当铺,终于渡过难关,发明出第一项新产品--双插座接合器,从此走上了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如果松下当初胆怯了,不敢冒倾家荡产之险,就不可能有20年以后的松下公司。变不可能为可能必须要承担风险,拼搏人生

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你去努力去做,反而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从创新的角度看,你的工作风险较大;从竞争的角度看,你的工作反而风险较小,因为无人与你竞争。在发明创造和市场营销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正是在上述各战例中起作用的因素--未预料性。所以,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你不妨试试。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智慧人生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