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作名,因其名是非生矣,
无理作理,因其理争论起来。
原著故事:苏轼有一次坐在堂上,一时兴起画兴,但书桌上没有墨,只有朱砂,于是便随手拿起桌上的朱砂当墨,画起竹子来。此时旁人问道:只见过绿竹,哪有朱竹?苏轼反问:世间亦无墨竹。既可以用墨画竹,何尝不可以用朱画!
禅诗说明:人囿于己见,往往见人之失,而不见己之愚迷;长于见人,然不能自自见。
以墨画竹,固然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做法,但墨色本非竹色,何以就不能以朱色为竹色?此即习于自己的立场或观点,就很难公允地思考或看待周遭的人、事、物。由于爱到这种制约及束缚,人使失去了洞察真相的能力。东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正彰显提问者的谬思,所以他被东坡反问就为之语塞。但是,若代替提问者反问东坡:竹本来就非红色,也非黑色,如果因为常人习于接受黑色画竹,就连带着也必须接受用朱色画竹,岂有理乎?就如第一个错误行为若被姑息了,示受导正,是否第二、三个错误,也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呢?所以,唯有不受限于所知及所见,不落二边,才能得到真正清明的智慧。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