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安”
林文斌
安全,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字眼,虽是老生常谈,却也必须常谈。毕竟,安全无小事,安全是底线,安全是个动态的状态,不可能一劳永逸,安全关乎事件的发展进程,不可能听之任之。
倘若说文解字,“安”的本意是“家+女”,“全”则是“人+王”,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女”可以理解为“男耕女织”,望文生义,“安全”就是“家中有女为安,王者以民为上乃全”,“家”与“国”都和谐了,“安全”也就有了保障。当然,这种解构只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想要做到安全,需要付出很多。
保安全绝不能光挂在嘴边、写在纸上,也不能满足于记在心中、挂在墙上,而应当随时随地付诸实打实的行动。因为,安全最忌讳形式主义,来不得半点虚假。和瑕不掩瑜不同,瑕有时是点缀,有时是反衬,可以理解为对玉的品质是一种对比的美化,而安全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安全不打假,甚至知假护假,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作为心态,将各种风险隐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过关卡,就必然在有朝一日付出昂贵代价。
比如:着急办事开快车,若是不小心出了交通事故,不仅事办不成,还摊上一屁股烂尾楼式的麻烦事,心里难免窝火、上火、一肚子火。若是再搭上性命,那就算把肠子悔青了也没用。再如:疏忽大意生火灾,眼睁睁地看着苦心经营的资产付之一炬,那时候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懊恼再多也于事无补。身边的危险无处不在,我们从不知道它会选择什么时候降临,只有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弦,才能防患于未然,做到“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路小心”、“祝你平安”,不只是叮嘱,它也是提醒。保安全不光是防事故、防案件,筑牢思想安全的阵线也是重要一环。思想不稳定、不设防、不安全,极易诱发一系列安全矛盾、隐患和疙瘩,最终在打结、梗阻、瘀堵中爆发种种防不胜防的显性问题。而问题一旦出现,能不能高高兴兴去上班暂且不聊,光是能不能平平安安回到家,能不能愉快地和家人、同事一起玩耍,也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特别是逢年过节,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最容易松一口气,最容易神经麻痹,安全防范意识也到了最薄弱的时候,此时尤其需要警惕。比如:过年期间,酒文化滋生的酒桌风又有了温床和市场,酗酒滋事、醉驾肇事的现象容易抬头。再如:走亲访友过年串门的应酬多了,抽烟、用电、烧香、燃放烟花爆竹的事就少不了,出现火情的概率也就相应走高。
抓安全不能失之于宽、没有界线,失之于软、放任自流,那样长此以往,必将丧失对安全的戒备心。所以讲安全讲上千遍万遍都不过分,讲得听出耳茧都不要紧,只要不出事,讲得再多都值得。毕竟,如果给工作打分的话,即使出彩到满分,一旦最后出了事,就要乘以“0”,成绩最终还是归了零。正如俗话所言:年初出事,白干一年,年底出事,一年白干。
当然,抛开安全规章制度及规律方法于不顾,固不可取,以牺牲生产力、战斗力为代价的消极保安全,亦不可取。如果是必须要承担风险甚至可能付出代价的工作,比如试飞,比如排弹,以及其它需要探索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岗位,该鼓起勇气面对的还是应当有担当精神的,毕竟,人类社会不能纯粹为了安全而放弃科技飞跃的念头,放弃文明前进的步伐。
讲安全还需懂常识。房屋着火,怎样迅速逃生?汽车坠河,如何破窗自救?危险临近,怎样保持冷静?许多时候,只要多懂得一点安全常识,结局就会大不相同。许多事故往往因常识不足而空留遗恨,反之,若是平时储备了必要的安全常识,则有可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甚至绝处逢生。总之,安全是各方面的,也是全时空的,哪一个点位冒泡了,哪一个时段松懈了,哪一个死角暴露了,如影随形的安全问题便随时可能显现出来、接踵而来、不请自来。
快过年了,大家都希望平平安安的,每逢佳节倍思安,也就有了思的必要。衷心祝愿每个人在阖家团圆的同时,从保证自身安全做起,共同维护安全的大局,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安全年!
(作者单位:空军机关)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