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古典中国”里汲取正能量
人物名片:胡晓明,师从王元化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等职。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思想及近代诗学和学术史研究,著有《中国诗学之精神》《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中国思想史话》等。
“古典中国”里的八大正能量
近日,胡晓明教授应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之邀前来筑城讲学。谈及游学欧美的经历时,他提到一种深切的感受:所接触到的欧美知识人中,大多数对中国有着良好的印象——中国或是一个精神的桃花源,或绿色的家园,或道禅高人的世界,国民多是温柔敦厚的儒家君子人……“他们感受到的,实则是文化中国、尤其是古典中国的美好。”胡晓明说。
在他的概念里,“古典中国”特指中国几千年文明中好的一面,是中国历史曾经有过的光荣与伟大。也因此,“‘古典中国’里有值得‘现实中国’汲取的正能量。”
“古典中国”里的八大正能量
胡晓明是从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的比对中,反观到蕴藏于“古典中国”中的正能量的。
他注意到,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名句,古今的理解不同。“现代中国世俗化的解读,只相当于一句:时间过得真快呀。而古人的注解却是:流水,不管是涓涓滴滴,或者是汩汩滔滔,还是浩浩荡荡,都是不断地填满一个又一个坑洼,然后继续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夜以继日,无所止息,直至大海。”胡晓明说,古人的解读其实在暗喻,有修行的人就像这流水,有本有源,且天行健自强不息。
有一次,胡晓明的一名学生徐文佳在教学实习中,发现一个问题:初三语文有一篇名文《愚公移山》,讲子子孙孙征服大山的故事。徐文佳问:“《愚公移山》的作者是列子,战国后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道家人物怎会有这种‘征服自然’之论?”胡晓明查阅到唐人殷敬慎的说法,大意是:愚公移山,美在不计功利、得失、成败。“这种说法正是反对那种根本没有远大理想,根本没有对于永久的追求,只图短平快。只图眼前利益的庸人小智、悠悠之徒,只有不计功利、忘怀得失,也忘掉你与我、我与他的区别,甚至忘掉个人生命的渺小,才能真正做出一点有益于人类的事情。”
从这两件事中,胡晓明看见了古典中国讲究的“生命的修行”。
这几年,他主编出版了三编《江南女性别集》,计五、六百万字,收录的全部是明清时期的江南女性文学。“那时,丰富多姿的江南文化孕育出大批的佳人、名姝,她们自由结社,广招弟子,大量写作。我统计了一下,大约有3000多名女性写作者留下了将近4000种著作,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胡晓明称之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由此可见中国文明曾经昌盛到何等的地步。
他还注意到一大现象:在现实中国,文化的尊严尚待建立。“社会中应该有三种权势:金钱、权利和文化尊严,并行成三足鼎立之势。文化尊严就是社会给予文化人人格身份的尊重,而文化人反过来对于文明与文化基本价值进行守护。在古典中国,中国先秦、两汉、南北朝的历史线索,贯穿着一大生命力,即士人地位的提高。先秦鸣百家、西汉尚经术、东汉重清议,以及魏晋重门第,皆是读书人地位的提高。而科举,更是大幅度提高了士人的地位,读书文教成为一种权力、一种文明的力量,从此在历史上制度化了。与此同时,古人对文化坚守的例子比比皆是。”
胡晓明说,“古典中国”有八大正能量值得现实中国汲取,包括:昌盛的文明;受保护的环境;礼仪之邦;生命的修行;文化的尊严;自由的表达;诗意的崇尚;教育的深刻。
“古典中国”的现实意义
胡晓明有一个论断:学习中文的人,如果有一定值得要去看一看的地方,在这个地球上除了中国,就是马来西亚。
事出有因。2016年,胡晓明前往吉隆坡参观著名的陈氏书院,恰遇书院对面的中华工商会大楼上拉起一巨大的白色横幅:抗议政府将白沙小学强行动迁,横幅上有每天翻动的日历,表明坚守的决心与行动的记录。他去的那天,日历已经翻到了二千三百六十多天了。“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坚持华文?答复是:华文就是我们这些人生命的根!没有它,我们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胡晓明感叹到:“这才是世界上最牛钉子户!他们在为华文而坚守。”
通过这一亲身经历,他想说的是:认识古典中国的文化价值,可以更好地团结海外中华文明圈的力量。
当然,胡晓明认为,古典中国与现实中国的关系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也没有高下之分,现实中国有很多方面是优于古典中国的;复兴中华文化曾经有过的兴盛、繁荣与伟大,不是另起炉灶,而是重新激活、重新焕发生命力。不是复古,而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复兴生命力。一定是经过现代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才完成的复兴之路。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