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将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奉献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最前线……”
占美丽:在垃圾场找准人生坐标
霍峰
马国英绘
占美丽的老家在湖北,在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习时,就向往到美丽的青岛工作。但没想到,上班的第一天,就被班车直接拉到远郊偏僻乡野的小涧西垃圾处置场……这里负责对市区内的生活垃圾进行卫生填埋、污水处理。占美丽的职责是技术监督。占美丽说:“大学学的是固体废弃物处理专业方向,对工作的艰苦性有心理准备,但依然没想到,与垃圾打交道,考验如此严峻!”
上班第二天,这位美丽的姑娘开始了与垃圾的零距离接触。不到现场,很难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工作环境:刚走了一两步,辣椒酱、塑料袋……潮湿、黏黏糊糊,一踩就陷进去10厘米。“当时正值夏天,我戴着帽子、口罩,全副武装,闷得头都有些发晕,满身的臭汗几乎渗进皮肤里……”占美丽笑着说。有时候为了测量一个数据,占美丽要蹲下来,近乎趴在垃圾堆上。熏天的臭气,令她隔着口罩依然想吐。刚开始一段时间,每天从垃圾山下来,占美丽无法吃饭,只觉得反胃、恶心。直到现在,占美丽还说,那种环境不仅是对人的视觉和嗅觉的考验,对人的心智也绝对是一种冲击,那就是:天天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你能撑多久?
工作后的第一个年头,是占美丽思想斗争最厉害的时候。“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就想到了我专业学习的初衷,环保工作者的理念。”“坚持真的不容易,但我做到了!”回想起来,占美丽深感不易。然而,作为全国六大垃圾处置场之一的小涧西处置场,太需要拥有现代知识的年轻人了!它在呼唤年轻的大学生学以致用、一显身手!
为使垃圾填埋作业更加规范,占美丽和生产科的同志不分昼夜地工作,有时连续多天吃住在现场。终于,一本精心编就的《小涧西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场卫生填埋作业方案和管理规程》脱手,成为作业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没有迈向现代化的垃圾处理系统是不可想象的。占美丽大量阅读填埋场各种相关运行管理及填埋技术资料,仔细钻研各种技术标准,严格控制填埋场规范填埋。为了理论与实际能够更好地衔接,她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跟工人共同商讨,力求将工人的实际经验和自身的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再运用到实际填埋作业当中去。
嗅觉失灵了,皮肤晒黑了……然而,占美丽却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工作。2003年11月,通过竞争上岗,日渐成熟的她成为处置场技术总工。在新的岗位上,占美丽的工作劲头更大了。更多的挑战也在等待着她!
2016年夏天,在苍蝇繁殖高峰期,占美丽连续几个晚上现场蹲点,研究灭蝇的最佳时间和方案。为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她跑到垃圾边坡、污水汇集区等苍蝇最易滋生的区域,仔细查看。背上、脖子上、头发上,经常是黑压压的一片,爬满了苍蝇;走到哪儿,苍蝇跟到哪儿。经过不懈努力,占美丽终于掌握了灭蝇的最有效方法。“现在想来,当时的情形的确让人恶心,可当时真没考虑那么多!”占美丽还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除臭剂和灭蝇药物同时使用等新工艺,使灭蝇成本下降了50%。
公司经费紧张,占美丽的年薪不到两万元。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企业以高薪邀她加盟,工作条件自然也优越得多。但占美丽没有动摇!她深信,人生的深度和广度并不以金钱衡量,重要的是找准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她说:“精心呵护城市整洁的不仅仅是三五个人。作为这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群体中的一员,我愿将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奉献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最前线……”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13日第五版)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