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花尽积蓄和心血,坚持24年悉心照料39位孤寡老人……
郭爱梅照顾孤老呕心沥血
本报记者 曲昌荣
罗雪村绘
69岁的郭爱梅病倒了。郭爱梅病重住院的消息牵动着开封市民的心,从领导干部到街头菜贩,从机关到学校,捐款者络绎不绝,捐助热线应接不暇。
一位普通退休工人,为何感动了这么多人?
郭爱梅曾是开封标准件厂的工人,因工伤永远地失去了一只眼睛。在厂里时,她是最勤快的工人,每年不计报酬多为工厂做4万多件活;业余时,她常在煤场义务装卸煤球,在农贸市场无偿打扫卫生,每年春节初一都在火车站帮忙执勤。退休后,照顾39位贫苦无依的孤寡老人,成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这一份倾心照料,风雨无阻,一直坚持了24年。
1982年的一天,郭爱梅发现她家附近住的一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几天没出门了,推开未上锁的门,屋内浊气扑来,原来老人已病重多日,撒尿拉屎全在床上。郭爱梅赶紧给老人换衣服,接着洗被褥,做饭、喂粥。衰弱的老人紧紧抓着郭爱梅的手,一声颤抖的“妮儿”,叫出这位慈心开封女儿的两眼热泪……从那时起,郭爱梅跑遍了开封市的4个行政区、18条街的9个居委会,陆续联系到30多位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认成了“爹”和“娘”。
“那些老人没儿女照料怎么行啊!”郭爱梅的想法很简单。
20多年来,郭爱梅家的墙头上一直贴着一张她画的路线图,这条路线图从开封老城墙的南门延伸到西门,又到东面的曹门。图上标记着每位孤寡老人的姓名、所在街道和门牌。只要一有空,郭爱梅就骑着三轮车到“爹娘”那里照顾,帮助老人们洗头洗脚、提水扫地、洗衣服拆被子,给他们买煤球、买面。夏天到了,买个单衫,买条毛巾;冬天来了,织双棉袜,添条棉被。哪个老人的药吃完了,哪个老人喜欢吃西瓜,哪个老人该剪头发了,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每当有一位老人离开人世,就会有新的老人加入进来。这些年来,她照料的老人一直保持在39个。
大南门附近住着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妇,老大娘患偏瘫,家里靠郭爱梅常来打扫。老大娘病重时,郭爱梅正参加开封市人代会。那天,她实在放心不下,就请了假,买了大娘最爱吃的山楂糕和橘子赶了过去。大娘已在弥留之际,她苦苦不肯合眼,挣扎着要见闺女最后一面。倚在郭爱梅怀里,大娘嘴角含着笑,安详地去了……
24年来,郭爱梅在孤寡老人身上花了多少钱,谁都说不清楚:逢年过节,她都要买上礼物―――去看望;对大小便失禁者,她要给他们多做几条棉被、褥子、棉垫;身体不好的还要看病买药……自己每月400元的退休金、儿女们给的生活补助,她都一股脑花在了“爹娘”们身上。女儿李晔至今记忆犹新,8年前的一天,母亲急着给老人们买药但缺钱,竟把价值100多元的手表卖了10元钱。
郭爱梅怎么也想不到,她得了可能转化成白血病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当一周2000多元的输血费让郭爱梅4个全部下岗的孩子一筹莫展时,开封人民一双双热诚的手伸过来了:“救救我们的好人郭爱梅!”市民捐款、送物,短短10天时间里捐款便达5万余元。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免除了郭爱梅的住院费、检查费和护理费……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09日第五版)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