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标题是借来的。2016年8月,《新周刊》刊发一组文章,以“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总名之,说的是当今社会流行的“成功学”。我觉得这组文章很好,当时就想写点东西,但恐怕写出来的都是人家说过的,便搁下了。这几天突然有了一点感觉,说说这个去年的话题。
“成功学”的起源
“成功学”来自于美国,被划入“励志”类范畴。实际上美国的“成功学”脱胎于教会,成功学讲师以神父、牧师的姿态,搬弄着似是而非、永远正确的圆滑真理,再加一点微小的细节,将针尖大的事情放大成普世真理,以彰显微言大义的精髓。 中华励志网★www.zhlzw.com
最狡猾的手段是,学员们日后成功,那当然是听课的结果;学员们未来不成功,那是没有认真听、没有认真实践的结果。成功的人只有一个:赚大钱的成功学讲师。
为何美国这样的社会里,人们如此渴望成功?弄得今天的中国人也同样对“成功”无限向往?有专家说,现代社会因为过度的自由,使人无依无靠。弗洛姆曾经说,现代人总渴望“逃避自由”,成功便成为一种新的精神鸦片,为空虚盲目的人生,涂抹一点虚假的意义。
什么是“成功学”
什么是成功?它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是,现代商业社会,把成功具体化了:月入100万,30岁时有车有房等等,有很多数字指标堆砌出了成功范本。
现代商业社会,主动的和被逼的发财狂热,使得人们很少再有其它渴望,成功学则将这种渴望变成梦幻般的希望。这一点点仅存的渴望,填充着物质享受的内在,披挂着物质享受的外衣,在没有希望的生命中,膨胀成全部的天空。
在成功学那里,人生如此简单,只有成功和失败。它宣称,受到“成功学”教育的人,都能够成功,如同信奉上帝的人都能得救。如果我们把成功理解为丰富多样的含义,也许可以接受“人人都成功”的说法。
但是,当今成功学的成功标准单纯而明确,简单粗暴到不容置疑,那么,这个社会上还会有多少人成功?如果把不成功的失败者比喻为流行感冒患者,那么,成功的法宝是可以大批复制、生产的感冒药吗?
宗教里的人人平等,化作人人成功;宗教里的灵魂导师,化身成为妙手厨师,做出秘制的“心灵鸡汤”;宗教里的善恶对立,化作成功与失败的不共戴天、势不两立、有我没他。同时还化作现实社会中自由与专制、民主与独裁的二元对立,这种对立观念往往把一个政治或学术符号,变成现实中绝对化的道德判断。
运用到“成功学”上,成功便永远正确,不成功便永远错误,人生仿佛有一种罪名就叫“不成功”,就叫失败。世界如果真的如此简单,大概只需要幼儿园老师就够了。
为了成功,人们得了成功强迫症,真的交出了自己的自由。也许还自我解嘲说:奋斗的道路上肯定是不自由的,等我成功了,我就自由了。
所以,为了追求成功,人变成了机器和奴隶。传销是最典型的成功梦想,宗教狂热包裹着虚情假意,为非理性的发财梦想而忍受失去自由的过程,只为了一个快速成功的画饼。这是一个奇特的怪圈:有了钱才能自由,为了获得钱,可以放弃自由。成功,已经把人变成它的奴隶。
但能否成功是个未知数。如果最终没有成功,是否可以算用生命验证“不成功,便成仁”的豪迈?但是,我们可不可以不成功?可不可以不要那种趋之若鹜的单一成功,可不可以不要都成为超女、快男?面对商业社会为我们提供的成功榜样,我们可不可以“不成功,变成人”!难道我们已经失去了不成功的权力?
人们说现代社会有三种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成功。其实只有一种毒药,就是成功。另外两种毒药都是成功这种毒药的变种。
只要中了成功的毒,必然也会中另外两种毒。对于渴望成功的人,只要获得了成功,消费就不再是问题。所以,成功是毒素最高的现代毒药。
晏子的“成功学”
把自己打扮成上帝的成功学讲师,把教条媲美于《圣经》的“成功”法宝,让我想到了2500年前。中国古书《晏子春秋》里,有一个涉嫌抄袭现代“成功学”的故事。
一个名叫梁丘的人佩服晏子的聪明和学识,对晏子说:“我恐怕到死也赶不上先生您了”。晏子立刻不失时机地给失败者梁丘上了一堂成功学的速成课。晏子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能够做成,不倦前行的人常常能够到达目的地。
晏子的这个“成功学”经验,首先没有确定成功的绝对目标,没有现代人那么庸俗的数字化成功游戏。“为者”可以“为”各种事,“行者”可以“行”各条路。如果你和成功者一样做,完全有可能超过成功者。这番话的另外一层含义是,也许你在“为”别的事,“行”别的路,也许在那些地方,我并不如你。
因此,晏子“成功学”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没有歧视“不成功者”。在这里不成功,也许在那里成功。晏子“成功学”的第三个特点是,没有绝对打包票,一定会成功,只是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而已。
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有点滑头,“常”是指多少百分比?50%?80%?现代成功学课堂上,会找出一堆成功案例,现身说法,让人仿佛置身于百分百成功的幻觉中。但是,晏子的“成功学”,简单而丰富,那是一种成熟的人生智慧。
成功是多样的,成功不是惟一的目的。而现代社会把成功变成惟一的目的,惟一的标准。如果有谁中了现代社会“成功”的毒,就会像瘾君子一样,难以摆脱。
最后抄录《晏子春秋》中的这段原文: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评 论
白木 2008-01-23 01:52:17
成功和时间一样,都是人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但是它们都有刻度;因为有刻度,所以就认为刻度就是它们本身了。
好象雨果说过:成功是才能的骗子。
avon720 2008-01-23 09:16:28
每个人都要有追求,追求的目的就是成功,每一步都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画屏 2008-01-23 10:21:09
人的一生如同旅行,都在不停的寻觅自己欣赏的景色。而人的心却是一扇门,关在门里的才是最美、最值得让人欣赏的风景,可是又有多少人被门外的风景所迷惑而忘记了去敲门?敲门声响起!请把门敞开!期待您给博友奉献更多的原创作品!
一生从容1128 2008-01-23 17:35:25
你的思想很深邃,真是“成功是一种毒药”对成功的界定,衡量出大多数人生是失败的,我们的人生也就失去意义没有价值。我认同现在专家讲的:成功多元化,生活是多彩的,不能把成功定义一个标尺。 中华励志网★www.zhlzw.com
Lois 2008-01-23 21:41:02
今天看了一部美国喜剧电影《阳光小美女》。小女孩有一个在大学里教普鲁斯特的叔叔,他说了一句话,值得每一个失败者和所谓的“成功者”细细品味:“普鲁斯特从小生活在痛苦中,没有工作,爱情失败,花二十年时间写了一本书却没人看,就是这样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成为了也许是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文学家。
他病入膏肓的时候回想失败的过去,忽然发现所有这些痛苦才是生命本身,是生命的精华所在,因为它们塑造了他。”
一孔之见 2008-01-24 08:39:56
作者对于成功学的流行分析,很深刻,给人以启发,让人们认清楚此种潮流的思想原因。一个问题是:当经济成功成为获得社会尊重的惟一标准时,也就是成功学,或者幼稚如传销者能够流行的根源。因此,这种批评,只着眼于对于思想的分析,恐怕是不能彻底的。当然,完全同意作者对成功学思潮本身的批评。
新浪网友 2008-01-24 19:17:57
谁都想成功,但是什么是成功,成功
之后怎么办他们就不知道, 成功是不是毒药,得看你怎么样看待,有的人把成功看作是人生路上的导向标,那就是智者,反之,就是笨蛋?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