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不少名人富人强人在写自传书籍,向别人特别是年轻人灌输自己成功的经历和经验,据说这样的书还卖的挺火。成功真的可以复制吗?我们复制他就可以成功吗?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要我来说,成功难以复制,复制难以成功。
美国“股神”巴菲特应该是成功人士,我们看看他的人生经历:
1930年生于美国奥马哈市,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钟情于股票和数字。
11岁,投身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7岁,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觉得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尼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士学位。
20岁,申请哈弗大学被拒之门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巴菲特很快成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21岁,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硕士学位。
27岁,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32岁,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
34岁,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36岁,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资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37岁,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38岁,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46%,而指数才增长了9%。
39到42岁之间,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涨”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4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
50岁,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52岁,购下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
54岁,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8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0.2%,高出指数10.1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万美元的话,到1998年,他就可得到433万美元。
2016年,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由于所持该公司股票价格大涨,身家猛增100亿美元至620亿美元。迄今为止,巴菲特在4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第二次荣登全球首富。
以上资料(网络收集)是巴菲特基本的人生轨迹,我们也想成为“股神”,成为中国的巴菲特,想要复制股神,复制巴菲特,谈何容易。成功会因时因势因人而异,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成功的轨迹就会不同,就是巴菲特本人他也不可能复制他自己,何况是别人!
闵易天言:
成功难以复制,复制难以成功。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