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培养凸显三大优势

作者:徐慧来源:成才周刊b3版 2009-12-06

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一直是职业教育奉行的办学理念,然而要真正把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必须要有具体的操作方式。实际上,学校教学的任何方法、手段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而企业的命运与市场息息相关,处于时刻的变动当中,因此学校教育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总有一定距离。而要想最大限度地缩短这一距离,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途径。

所谓“订单式”培养,指的是企业根据用工需求,向相应学校提出培养数量和要求,委托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学校则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招生和安排教学计划。双方以签约形式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毕业生通常由委培单位安排就业的一种校企密切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职业教育领域悄然兴起。

针对性教学质量更高

“过去我们也一直说培养技能型人才,但总感觉与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隔着层皮。实施‘订单式’培养后,我们按照企业需求进行专业课设计,把企业的技术人员请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大大提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实践部主管樊兰萍告诉记者。

不久前,该校与中国教育电子公司合作,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展了“订单式”培养。据樊兰萍介绍,占到整个教学内容1/3的实际应用课程,过去是由学校老师自行设置的,因而针对性不强。现在,这部分教学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商议,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了重新设置,技术性、实用性大为增强。

樊兰萍认为,职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来自专业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尽管他们专业知识扎实,但大都没有企业实际经验,因此职业能力相对薄弱。而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的“订单式”培养,学校可以广泛引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这样“双师联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订单学生”就业不愁

在当前就业紧张的大环境下,学校的名气、专业的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市场需求是否对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质量。而“订单式”培养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的,学校和企业之间有就业意向协议,因此学生的就业通常较为稳定,质量较高。

去年,北京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蒙牛公司合作培养了两个物流班,从招生、教学到就业,实现了“订单式”培养。由于学生一入学就吃了一颗“定心丸”,知道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就业,因而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竞争意识也非常强,很多人是在以一种“职场人”的心态自觉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相比之下,其他一些专业的学生由于就业前途比较茫然,普遍缺少学习的动力,教师组织教学也相对困难。

此外,学生到订单企业就业实习,不仅有助于拓展视野,而且有助于学生以企业职工的身份,带着具体的要求和工作任务去实习,真正感受将来的就业环境。在熟悉就业岗位、提高岗位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岗前培训发现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被动选择”到“主动开发”

对于企业来说,“订单式”培养能够让企业获得自身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避免了新职工的二次回炉学习,减轻了企业在培训方面的开销,并节省了一大笔招工和培训经费。

现代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培养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对企业来说具有战略意义。“人才的需求同样是金字塔式的,”北京星光无线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像电视台,创意和点子可能是一两个人想出来的,但需要量最大的还是能熬夜加班的普通影视制作人员。”如今,不少需要大量技能型劳动力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与其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招工招聘、技能培训、企业文化教育,被动地选择劳动者,不如同职业院校合作,采取订单方式培养符合自己企业实际需要且忠诚于企业的员工。

此外,由于“订单式”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前就已经熟悉了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产品性能、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章等,到企业后可立即上岗工作,成为企业未来稳定的骨干队伍,也节省了企业培训时间,减少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精彩人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