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知天命之年,常常有许多感悟。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我认真地阅读了不少中华古今教育经典著作,并不时与教育同仁们谈论,共同认为,在人生旅途中有必要加强人生教育。
人由两笔组成,即男与女支撑,各有自己的一半,互敬互爱,共建美好家园,做夫妻如是,做父母亦如是。然而,不管夫妻或父母,人生之寄托于未来的太阳-----接班人。子女是生命之延续、奋斗之动力、希望之寄托。所以,人生教育便是基础与关键。
古人云:“遗子黄金满筐,不如教子一艺。”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教人凡是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因此,古人的心性修养、衣食住行、文事武备、乃至于日常一切文教活动,都秉承着“文于载道”的原则,这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有鉴于此,故需积极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加强人生教育。惟愿民风归向淳朴,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人生教育环环扣紧,才能迈上一个个新台阶。
其一,幼儿养性,即优美人格的奠定。众所周知,零岁至三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所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其二,童蒙养正,即圣贤智慧的陶冶。当幼儿渐渐长大到四岁后,已慢慢学会语言的应用,此时即应该衔接“童蒙养正”的教育。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如何把握其记忆的特长而善加教育,是最值得深刻反省的问题。古圣先贤高瞻远瞩,趁儿童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
其三,少年养志,即理想抱负的鼓舞。十三岁之后的青少年,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阶段。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养志,是指鼓舞他所追求崇高理想的信心,培养宏观远大的志向。期以优良传统文化来教导青少年“改过迁善以培养福德”,“勤劳敦行以开显智慧”,形塑福智圆满的身心。
其四,成人养德,即务实求真的精进。成年之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专长而立业成家,应尽力以求自立,进而提携后进以立人,养成时时有方便利他人之心,以积德培德。这样,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渡过艰难险阻,迈向光辉灿烂的未来。
如果我们的社会象个大花园,那么每位初诞生的婴儿,就像刚出土的幼苗,需要父母、老师本着爱心,以人生教育为养分来灌溉幼苗。我们深信,绿树成荫,百花齐放,果实鲜美的大世界,将会自然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有幸生长于文化宝库中的中国人,更应该肩负起振兴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推进人生道德教育之重任。让我们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和谐发展,为“中国人的世纪”之理想而奋进吧!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