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明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只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只交自己乐意交的朋友,只穿自己觉得舒服的衣服。哪怕老婆嫌他工资太低,朋友议论他太清高,父母批评他衣着太邋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嫉妒去吧。”志明一点儿都不为自己的做法感到抱歉,反而认为那些批判他的人可笑。“其实他们心里特别羡慕我的坚持己见,却无法像我一样潇洒,无奈只得附和社会主流观点,他们的心理才矛盾呢。”
可不是吗。在公关公司当高管的老婆经常向他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累心,每天应酬个没完,客户大发脾气唾沫星子喷到脸上还得笑脸相迎,一天下来脸蛋抽筋直想骂人。但是这份工作体面、光鲜,薪水也不错,提着辛苦挣来的名牌包包满面春风地招摇过市,绝对值了。
听着老婆的唠叨,志明忍不住了:“你喜欢的不是工作中的自己,而是别人眼里的你。别人对你的评价比你自己的更有说服力。所以啊,以后可千万别再跟我念叨工作的不爽了,那不都是自找的吗?”
志明最不看重的就是身外之物,在他眼里,没有什么能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他不仅热爱自由,而且把自由融入到工作中。他是一个自由撰稿人,想码字的时候替杂志写写稿子,兴味索然的时候就出门采风。工作有一搭没一搭的,收入也是时好时坏。“我不是为工资而活着,所以钱虽赚得不多,但日子过得比以前当公务员的时候舒畅多了。”
现在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靠老婆,但在朋友面前,老婆一般不提,因为替志明觉得没面子。志明自己倒是有一说一,甚至大着嗓门吹捧老婆能干,顺便夸夸自己眼光犀利,娶了个能人。面对老婆嗔怪的眼色和朋友不屑的神情,志明没觉得有任何不妥:“现在是男女平等的社会,谁说一定得男人养家?再说,我的生活方式我做主,别人说闲话我生什么气啊,我的小日子比你们都滋润,我开心还来不及呢。”
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志明要好的朋友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差不多都是有点儿懒散的人。家人有时候劝志明多认识些“有用”的朋友,多给自己积攒些“人脉”。甚至有人鼓动他做点儿生意,好好利用家族经商的资源,但是志明只要搬出《渔夫的故事》,别人就都不做声了。
这个故事志明烂熟于胸,并且作为人生座右铭——
有个渔夫,在海滩上悠闲自在地晒着太阳。来了一位观光客,问他,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不出海多捕一些鱼?渔夫反问,为什么要捕那么多呢?观光客说:“你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捕鱼,有钱了换一条大船,雇一些帮手,这样可以捕到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买一支船队。到时候,你直接把鱼卖给加工厂,利润会更多。”渔夫不解:“但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观光客笑道:“你可以造一幢豪华的海滨别墅,悠闲自在地享受日光浴啊。”渔夫道:“很有道理。但是,我现在不是已经在享受日光浴了吗?”
志明认为自己走捷径抵达了人生的终极目标,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绕一个大圈子然后回到原点。举着“享受自由从现在开始”的大旗,志明宁可与一帮“臭味相投”的伙伴游山玩水,也不愿意赴某某经理某某部长的家宴。不仅摔了公务员的铁饭碗,连同事都很少联络,“道不同不相为谋嘛”。
有人觉得志明穷酸,身上永远挂着一件洗得发白的T恤,一条脏兮兮的牛仔裤,头发像草窝一样乱蓬蓬。却不知志明对生活的要求实在很低,肚里有东西睡觉有被子就行。衣服,只求舒服,不求精致。专拣旧衣服穿,老婆给他添置的行头看都不看一眼,气得她嚷嚷要把全新的阿玛尼送给清洁工。
“我对生活的要求不高,但是生活质量很高,我对股票指数没研究,但是幸福指数却不低。”志明就是这样一个咬定自己原则不放松的家伙,说他非主流也好,说他没有追求也罢,他都无所谓,因为他,真的无所谓。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