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能够与袁岳通过电话交谈,我既觉得兴奋又内心忐忑。兴奋的是,不论谈什么问题,我都会从他身上得到启迪,最起码,对我个人而言是个难得的学习过程;忐忑的是,在他面前,我只是个知识浅薄的小人物,面对对方可能抛过来的犀利言辞,我唯恐招架不住。或许是挨过了不少艰难的采访经历,我的脸皮也变得厚了起来,尤其看到书封面上印着这样一句话,“年轻的时候两样东西很重要,第一要折腾,第二要脸皮厚”,既然如此,我又有什么好忐忑的呢?
半小时的采访下来,毫不夸张地说,我面颊涨得通红,整个后背像接力赛似的不停地冒汗。然而,相比单纯的读者而言,我在这半小时收获了更多,引发了我更多的反思。
采访中,我说的最多也是最错的一个词就是“但是”,在袁岳看来,“但是”的后面接着的是陈旧的观念、传统的看法、社会的共识以及各种因为自己懒惰而推脱的理由,而他要破除的就是我“但是”之后的种种辩解。在采访当日的那个晚上,我细细回味大学毕业后的9年时间,的确,自己就是在这些“但是”中变得循规蹈矩、变得平淡无奇,位列袁岳眼中的那万分之一之外的九千九百九十九人中的一个。
对我而言,不听父母之言勇闯天涯的人是叛逆的,即便在我的字典里叛逆只是个中性词,袁岳却不赞同,在他眼中,那些敢于对抗父母的意见走自己路的人是勇敢者。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他听父母所言,在小县城中谋个一官半职,他的生活就不会如此精彩,他就不会是人们眼中成功的袁岳。袁岳的一番自我剖析,反倒让我释怀了心中一个总也解不开的疙瘩。
这些年,父母时不时会说我没出息,中学时代因为害怕生活不能自理说什么也不肯出国留学,大学毕业之后乖乖地按照父母的安排留在大连工作,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一点闯荡劲儿都没有。每到这时,我总会搬出一个例子辩驳,在大学刚毕业时,我想到南方的一座小城工作,是他们左拦右阻的,我才没去成。现在想来,其实还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尽管想过,但终究没有真的走出家门。如果我是勇敢者,我会不理会父母的阻拦;如果我是勇敢者,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可惜,这个机会我错过了。我不再年轻,也没有折腾的激情和资本了,折腾只是年轻的勇敢者的游戏。
人生从保底开始还有什么意思?
“人的一辈子,在这个年龄如果还不去追求,还不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去接受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的话,你这一辈子活得有什么劲儿!”“创业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热爱,靠的是琢磨这件事情。当你热爱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会用心去琢磨它,就会理解它的规律,当你理解了它的规律的时候,你就能够顺势而下。”这些话都出自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知名节目主持人袁岳的新书《趁年轻,折腾吧》。在记者电话采访他的短短半小时中,袁岳话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折腾”二字。他的新书是一本鼓励年轻人为自己梦想敢于冲破各种阻挠与顾忌、敢于自我践行的书,诚如他所言,“年轻人有权利,也应该有机会因热情和爱好完成一项工作。”
行动之后才知道是对还是错
记者:既然这是一本励志书,你最希望什么样的人来读?
袁岳:我说的那些愿意趁年轻折腾的人,一万人中不过五六个,其他的人都是被领导的。这本书我就是写给那些愿意不顾及老师、父母的反对还愿意折腾的年轻人。当然,也有人会用各种所谓传统、社会现实等方面的理由来不折腾,那也是他自己的一种选择。
记者:在书中,你写下这样一句话,“年轻的时候就是想要什么就追什么的时候”,这是否过于热血和冲动,是不是应该教年轻人如何理性思维更为重要?
袁岳:理性表面看是正确的,实则年轻人并不需要。理性是对分寸的把握,譬如射击,不论最终的结果是射高了还是射低了,你只停留在想象中而不击发,都是无用的。因此,一切事情都是行动之后才知道是对还是错。
记者:当下,很多大学生面临的择业现状是工作挑人,而非人挑工作,在这种不确定因素很大的情况下,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做出合理规划?
袁岳:被工作挑选的人是不可能有合理的职业前景规划的,因为他们的工作并非自己的爱好,只能马马虎虎过一辈子,所以我说要趁年轻去做热爱的事。我认识一个孩子,他的父母送他到外国读MBA,可是他并不喜欢读这一科,而学习做西点。当时他的父母知道后很生气,但是这个孩子因为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后来他的父母发现学MBA不见得比现在孩子自己选择的工作要好,也认可了孩子的选择。现在的很多家长,将孩子硬按在自己设定的格子里,让孩子按照自己铺设的道路前行,那么我要问,人生从保底开始还有什么意思呢?作为年轻人,首先要问自己是谁,自己要做什么,他们应该有权利,也应该有机会因热情和爱好完成一项工作。
让年轻人恢复折腾的本能
记者:书中说,“从一个结构跳到另一个结构,也就是说,你拿一点点专业知识到另外一个领域里面,你就能获得尊敬。”因此,你从法学跳到了社会学,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人或什么事点拨了你吗?
袁岳:没有“跳”这个问题。在美国,学习法律的人群中,只有2.5%的人最后从事法律工作。每个人的选择都只是一个起点,当你进入之后才能发现什么才是你最喜欢的东西。更何况,现在的大学生,他们的专业很多都不是自己选择的。
记者:你书中“用深度访问来选择职业”的方式很吸引人,到了什么年龄才能掌握这种方法?
袁岳:这种能力无关年龄大小。一个三岁的孩子可以从“你姓什么”开始连续深入发问25次,问得大人哑口无言、难以回答。现在有人认为深度访问很难,其实这只能说明这个人的本能已经退化了,而我写这本书也是让年轻人恢复折腾的本能。我希望年轻人能够在折腾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自己,在行动中恢复自己的本真,一万个理由和解释都换不来一个真正的自己。
记者:阅读是一件比较私密的事,为什么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你愿意拿出来与读者分享?
袁岳:我只是想告诉大家读书的方法。读每本书都会开卷有益,但与此同时这也只是另一个人的想法,对个人而言其实也并不都那么重要。
折腾就是勇敢地拒绝父母
记者:你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即创业吗?
袁岳:现在有两种观点,有鼓励的也有不鼓励的。我认为,一个普通的孩子能有这个胆量自主创业是很不容易的,作为家长为什么要打击他呢?100个人中也许有80个人有这样的想法,但真正能行动的恐怕只有万分之一。需要父母养的孩子很多,这万里挑一的孩子,能从自立自强开始,家长为什么还要阻拦?即使不成功,这也能让孩子死心,去踏实地干另外一件事,这有何不可?一个人在年轻时有理想、有想法,这是年轻人天生的权利,作为父母在孩子行动中给予点拨和帮助,这才是理性的表现。
记者:你已经在自身所在领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在事业的发展方面,还有什么事能够激发你的热情吗?
袁岳:做学问的人中,只有学问最大的人才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是每天在战战兢兢中度过,只有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人才会自我感觉良好。做事业犹如愚公移山,我现在在做服务业,为年轻人创业做管理、资本等方面的帮助,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踩在自己的肩膀上走得更高。
记者:当爱好与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发生冲突时,你如何抉择?
袁岳:我从未有过这种矛盾,我曾经最大的问题是自己想干的事都是父母不想让我做的。亲情中也会存在偏见。在美国有很多人从小的理想就是做卡车司机,他们的薪水也不低,比咱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要丰厚,他们被誉为“最快乐的蓝领”。即便如此,中国的家长又有多少原因让自己的孩子做蓝领工人?真正的折腾,就是要勇敢地拒绝父母,不要向陈旧的观念低头。
(转自《新商报》 记者李媛媛 )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