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奋斗》后的“乌托邦”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未知来源:新浪 2007-10-29

当一个人向你介绍一部电视剧时,你可能不去理会它:当另一个人向你介绍这部电视剧时,你可能还不去理会它:可是当第三个人还是向你介绍这部电视剧时,你就不得不去尝试地看一看了,因为想知道它到底有什么魅力,竟会如此有口皆碑。《奋斗》就是这样一部电视剧。

我花了三天时间吐血一样地看《奋斗》,一边看一边想它的魅力所在,直到今天结束我才懂得了一些,很多看过《奋斗》的朋友都说这部剧特真实,说是写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的逼真现实,我似乎有些观点不赶与朋友们苟同,其中要反映的80后的现状我也不同意。

先从整体上看,剧中讲的是一群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在北京的就业创业,其中以这群毕业生的感情纠葛为发展的线索,在寻找真正的“乌托邦”,然而真正的“乌托邦”又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乌托邦”的含义,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他写的《乌托邦》一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劳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乌托邦用于比喻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用我们的语言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回想一下陆涛、向南、华子、吓琳、杨晓云和露露一群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步入社会的表现和成绩,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剧违背了一些社会游戏规则,譬如华子搞盗版书被警察抓,可执法人员无缘无故地又把他和露露又放了,中间没有公安机关的审问调查,也没有华子什么熟人到派出所行贿的任何镜头。再说陆涛为地产公司设计一个建筑方案,却以外得到了2000万人民币的报酬,当然了,这中间有他亲身父亲徐志森的原因,我本以为陆涛是不会要这笔钱的,可编剧却偏偏让他要了,失望啊!还有,当陆涛在与自己的老爸徐志森竞争22号土地时,他竟然不顾投资商的利益,以11亿5千万的“天价”把这块各方面都比较优越的土地竞争到手,我个人认为不真实,他只是一个项目经理,他的上面不仅有米总、方总,还有公司的股东,我并不相信一位青年会敢这样做,即便是80后的一代也一样不会让我相信。当他的项目正式运行时,由于资金的问题又把自己的家当全部搭进去了,也许你会说他那是为了自己的理想,那可以,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当徐志森把自己的全部资产押到这个“田园牧歌”的项目上时,他,陆涛却像个懦夫一样退缩了,他的表现欲确实很强,但人的表现总是要有个度有个上限吧。

这是一部励志的作品,它确实也在告诉观众:拼才会赢。可我们一但投到社会这个海洋时,我们在这里打拼、嘶杀、浴血奋战,我们头破血流,我们遍体鳞伤,可最后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上岸,是我们最想要的,也最需要的。当我看完这部电视剧时,我在回想我的奋斗目标人生与其是说是个圆,绕了多久还是回到原处,到不如说它是一个渺小的石子,无论你把它抛多高,它还是会落到地面,出现在你面前的,就像父母最希望子女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最后还是会回归到“平安”两字上,子女平安是父母的最大也是最低线的希望,当子女的身心受到威胁时,所有的愿望幻想都瞬间成了肥皂泡泡了。

此外,这部剧的另一看点就是80后的感情方面的处理。说实话,80后在情感方面不懂得处理,但有些事情还是在剧中可以看得出的,譬如露露的选择,我认为很真实,有人说她太粗俗了,我不以为然,人生选择,有的人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的,有的是身不由己,露露的选择就是这样,家庭、身份和地位等多种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左右一个人的思维和决定,露露放弃了自己的真爱,去选择能为母亲、弟弟的理想未来作保证的猪头,有其合理的一面。还有剧情刚开始时,陆涛与夏琳的一见钟情,向南与杨晓云在交游第一次相见时爱恋,充分说明80后是激情的一代,是浪漫的一代,是幸福的一代。

当我关掉电脑时,我在回想我们在大学应该为什么奋斗,怎么去奋斗,我想最少将来要做一个不危害社会的人。我们典型地不应学习徐志森的所作所为,我不想当我人卧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没有子女的看望,没有朋友的慰问,护士向我投来异样的眼神,亲人向我鄙视的一瞥,就这样孤老一生,那么,奋斗后的乌托邦又有什么意义呢?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励志故事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