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对如何提升自己道德境界的问题有的可能都漠不关心了。原因在于,有人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比如官员作更大的官、商人发更大的财,往往均与其道德境界的高低无关。不仅如此,那些自觉提升自己道德境界的有德之人,有时甚至还会落难为社会中的悲剧性人物。对于当下争论不已的道德问题,我们不禁追问,我们应该追求什么的道德境界?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理解道德境界的内涵。道德境界是一个表示人格道德水平之高低的范畴,是有层次的。在伦理学中,有两种划分道德境界层次的划法,即“以事划境”与“以人划境”。
何谓“以事划境”,就是用事作为划分道德境界的指标,“有私无私境界论”就是这种方法的典型与代表。该理论以公私关系中个人私心的多少为依据,将道德境界由低到高依次区分为四个层次,即自私自利的境界、先私后公或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境界、先公后私的境界和大公无私的境界。关于“以人划境”,则是以不同类型的人来表征不同层次的道德境界。孔子是以人划境的首创者。他用小人、君子、仁人、圣人四个概念,将人格境界由低到高区分为四个层次。
道德境界作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的整体反映,显然绝不是任何一种单一的道德指标所能概括的。我结合上述对道德境界的划分法,把道德境界按照人格道德水平的高低分成五种境界,即小人境界、俗人境界、庸人境界、君子境界和完人境界。小人就是缺德之人,俗人就是少德之人,庸人就是合德之人,君子就是美德之人,完人就是完德之人。小人缺德,就是缺乏道德意识,所以总做违反道德的不当之事。俗人少德,就是有少量或部分道德意识,所以有时也会做偏离道德要求的失当或欠当之事。庸人合德,就是有基本够用的道德意识,能基本守住道德底线,所以也基本上总可以保证自己做的是正当之事;君子美德,就是有不少高尚的道德意识,所以不仅做事从不滑出道德底线,而且时常还能达到高线道德的要求,做堪称美德的应当之事。应当之事,不是一般的好事,而是好事中的最好之事,故是美德之体现。完人完德,就是有完满的高尚道德意识,遇事总能按高线道德要求思考,所以总做堪称美德的应当之事。
在由“小人至俗人至庸人至君子至完人”的整个过程中,越到后面的环节就越难,因而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很难完全达到完人的境界。这么说有多重依据。一则在于达到完人历时最久,要经过小人、俗人、庸人、君子等多个环节;二则在于要有较好的家庭道德教育,从小养成好的道德习惯,从而有一个好的人生出发点,不走太多弯路;三则在于要有长期的道德实践与丰富的人生阅历,它是培养炽热的道德情感、锻炼坚毅的道德意志和形成高度道德自律精神所不可缺少的铺垫;四则在于要经过较高层次的教育,能了解和掌握一些先进的道德理论及方法,它是达到明智的道德理性的先决条件;五则在于不仅个人履行美德(如扶老携幼,助人为乐、捐资助学、解困济贫,热心公益、见义勇为等等)往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有时即使遵守底线道德也要付出沉重代价,譬如在社会的制度安排存在弊端,尤其是社会的防恶、禁恶、治恶制度有所失效之时,就会出现做好人反而要吃亏的情况。正因如此,一个人不经过长期的道德修炼而想达到超越自我、忍辱负重、始终只做应当之举的完人境界是绝无可能的。
不过完人也不是完全不可及。只要我们尽力求善,履行美德,纵然与完人还有差距,也是在向完人趋近,使自己不断获得越来越多的完美人性。
(韩东屏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