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道德的力量

作者:郭立场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1-12-19

好的制度可以使一个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也可以使一个好人变坏,这充分说明了制度在道德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必须指出,构筑正当性利益轨道,净化人们的利益互动过程,离不开完整的道德社会行为机制体系的有效整合。因此,必须树立道德社会的制度保证功能,引导道德个体在奖善罚恶的事态面前保持坚定的姿态,强化道德个体对道德共同体的认同,提高国民的道德修养,从而建成道德的社会

时下,很多人习惯以经济能力论成败,有钱多为青年所欣羡。相比之下,“贤”已经淡出了人们的意识,“见贤思齐”这个成语也常被调侃式地盗用成“见钱思齐”。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009人进行的调查显示,虽然76.4%的人自认为有见贤思齐的意识,但多达97.4%的人痛感当今社会已经缺失见贤思齐意识。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致使人们性情急躁,强烈的成功欲望诱导人们急功近利。在这双重心理诱引下,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都出现了严重的扭曲,从而在社会上产生了一种“浮躁病”。于是,一些学者称之为“道德滑坡”。而今社会浮躁病作为一种现象,不同程度地反映在人们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侵染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见贤思齐”异化为“见钱思齐”,多达97.4%的人痛感当今社会已经缺失见贤思齐意识,足见良好的伦理道德品质在这个社会甚为稀缺,有道德的人尤为可贵。

人们的行为是由社会认知决定的。在浮躁心态下,人们归因往往出现偏差,从而导致盲从行为出现。正如丁立平所写的,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社会认知会以一种特定的性质和形式即“运动”的形式出现。这是一种认知的社会群众表现,会使社会推论更加丧失理性。“信仰危机”、“道德危机”这种社会推论使人们丧失了稳定生活的外部环境,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然而,保护意识增强导致的后果却是人类真情互换和交流行为的封闭。诚信、友善等道德品质在这种社会推论的冲击下,显得弱不禁风,并逐渐被边缘化。

一个国家,当制度确定以后,就应该普及道德。道德的力量决定着文明的兴衰,信仰的精神状态主宰着国家的盛衰存亡。社会的发展固然要以经济和物质为基础,但信仰的凝聚和道德的导引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道德权威不仅引导着人们精神生活的方向,也在维系着社会交往的秩序,关系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换言之,在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里,见贤思齐不是简单的个体问题,而是关乎社会的发展状态及发展走向。倘若人们拒绝了“见贤思齐”,倾向于“见钱思齐”,崇尚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急功近利,道德的力量将产生负面的影响,不利于个人的幸福生活,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由是观之,只有重塑道德信仰,才能通过内在的道德品格使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外物的蓄意追求,从而抑制和治疗社会浮躁病,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通俗地说,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在此天性支配下的逐利行为,形成了利益最大化的抉择倾向,所谓“两利相较取其大,两害相较取其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社会奖惩制度上的制度失衡、个体道德补偿的不充分和不及时等制度因素,打破了人们对道德的信仰,这使得道德的功能在弱化甚至是在消退,道德底线一次次失守。笔者想说的是,要克服人性中损人利己的倾向,重塑“见贤思齐”的价值取向,必须通过健康有效的社会机制加以引导和整合。

好的制度可以使一个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也可以使一个好人变坏,这充分说明了制度在道德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必须指出,构筑正当性利益轨道,净化人们的利益互动过程,离不开完整的道德社会行为机制体系的有效整合。因此,必须树立道德社会的制度保证功能,引导道德个体在奖善罚恶的事态面前保持坚定的姿态,强化道德个体对道德共同体的认同,提高国民的道德修养,从而建成道德的社会。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道德讲堂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