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生涯》
作者:斯霞
推荐版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1.导读领航
“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这是诗人臧克家为斯霞老师写的一首诗,斯霞老师说,她最喜欢后一句,人虽然老了,但心的温暖依然如初。斯霞是我国著名特级教师,用毕生的精力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披肝沥胆。她的童心母爱精神不仅影响着一批批学生,更是影响着众多的教育工作者。
《我的教学生涯》是她工作55年的教育成果。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育就是把人类的智慧、知识透彻地、迅捷地、愉快地传授给一切人的艺术。斯霞的教学活动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本书集中总结了作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她的教学方法都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提出的,全书贯穿着她的“童心母爱”,传达出她“做一辈子小学教师”的精神。 这虽然是一本针对语文教学的书,但是作者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一心一意为学生的工作精神,以及在教学中敢于创新的观念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学习的。
2.作者简介及该书影响
斯霞(1910-2004),当代初等教育专家,浙江诸暨人,曾任职于绍兴第五中学附小、嘉兴县集贤小学、肖山湘湖师范、南京东区实验小学、中央大学实验小学、南京师院附属小学等。她毕生从事小学教育,教书育人呕心沥血。上世纪50年代,她对小学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进行过系统的实践和总结,并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了识字教学质量。其作品主要有《迅速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的经验》、《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我的教学生涯》、《斯霞文集》等。
《我的教学生涯》是斯霞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提出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识字法使她教导的学生在两年内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阅读了174篇课文,在当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3.内容梗概
本书共有三十一篇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的教学生涯”,作者简要的介绍了自己是怎样成为一名教师的成长过程以及从事教师的工作历程。
第二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介绍了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这是作者在长期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总结,解答了许多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关于如何备课的问题,作者认为备课十分重要,要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去备课;比如关于如何快速教会学生认识拼音和汉字的问题,作者就提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方法;比如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好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要从细微处着手,严格要求,持之以恒等。
第三部分是作者所作的小学语文教案样板以及课堂纪实。
第四部分是教育各界人士对作者教学艺术与风格的介绍。
4.教育案例或模式分析及建议
(1)“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作者认为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生正确地掌握汉语拼音可以加快他们的识字速度,提高识字效率。所以在教学生识字之前,先教会学生汉语拼音。教师在教学生汉语拼音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单韵母这种简单的拼音开始学,由浅入深,学习汉语拼音本是枯燥无味的,要根据6、7岁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教授的内容生动有趣,比如可以利用插图的形象化等等。
学会拼音之后,就教儿童学习汉字。汉字比较复杂,怎样让一个6、7岁的孩子掌握这样复杂的汉字呢?作者采用了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先教学生学习独体字,再学合体字,并提出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方法,使新词生字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比如在《我们爱老师》这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花朵”和“园丁”都是新词,单独来讲“花朵”就是一朵朵的花,“园丁”就是种花栽树的工人,而在这里“花朵”是指的学生,“园丁”是指的老师。因此,在教学时,要联系全句,并配合幻灯、实物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字新词以及比喻义。在为学生解释词义时,可以通过编儿歌、顺口溜或口头造句,有时还可以讲个故事或举个例子等方法使字、词、句紧密联系。
但这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不是绝对的,不能机械地理解,要在具体的环境下灵活运用。作者还指出教学生识字,既要讲求数量,又要讲求质量,在识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应用建议一: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学生们的活动,仔细观察学生,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大胆地尝试改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应用建议二:要善于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准备好一本记录簿,每堂课后,应对自己进行一次个人评价,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在本子上,不时翻开看看,从中吸取教训,扬长避短,逐渐进步。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者也这样认为,并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是受事物外部特征支配的,他们容易对活动着的、色彩鲜明的事物产生兴趣,但这只是一种直观的兴趣。
作者认为要引发学生的这种直观兴趣,就得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育手段,可以运用幻灯、实物和图片等直观教具,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作者提出在指导学生朗读和学习生字时,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学习本身爱好。如何做到这点呢?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揭露自然和社会的奥秘中体会知识的力量。在教这些具有科学知识方面的课文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一些自然现象,比如春天刮风下雨和万物生长的情况;夏天清晨的露珠,晚上的星星和长鸣的知了……与此同时,抓住时机,结合课文的有关内容进行教学。
第三,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够,还要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加以强化。小学生十分重视老师提出的要求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化。
应用建议: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对学生加以引导,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生动化,教具丰富化。
(3)对青年教师的指导
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的骨干力量,能否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是一个学校取得成功的重要关键之一。作者在指导青年教师之时,获得了几点体会:
首先,青年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青年教师刚走上教育岗位,缺乏教育经验,必然会遭受一些挫折,此时一定要坚定信念,热爱教育事业,继续努力。
其次,培养严谨的教学态度。教师在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环节,都要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在备课方面,作者针对青年教师备课中的突出问题:钻研教材不深,教学过程考虑不周,提出了多读、多思、勤问、勤写的解决方法;在上课方面,作者认为青年教师在上课时态度既不能过于严肃,也不能过于放松,她主张教态要和蔼可亲,大方自然,并尽可能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融为一体;在批改作业方面,作者要求青年教师做到两点:认真和及时;在辅导方面,教师要有针对性和耐心。
再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每个教师采用哪种教法,应当根据教材特点、教师的习惯、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设备条件来决定。能做到充分备课、熟悉教案、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自然就能灵活。
最后,还要注重教学效果的检查。青年教师评价一堂课往往侧重教师的教,却不顾及学生的学。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是学生学得怎么样。评价的标准包括:课堂提问是及时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检查课内和课外作业是了解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法,测验和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
应用建议一:有做一辈子老师的愿望,把教育学生这一项工作看作是最神圣的工作,认真地备课,争取上好每一堂课,多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做学生最亲近的朋友。
应用建议二: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互动性,激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5.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启迪
(1)教育的灵魂是爱,一切成功教育都必须源于爱
教师应真心地爱学生,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引导他们自尊自爱。
(2)着重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鼓励教师勇于突破,鼓励教师进行大胆地改革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最合适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6.精彩语言辑录
(1)我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深深地感到,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愉快的事业。
(2)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要老师诱发的。
(4)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5)学习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聪明才智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6)一切习惯的养成,要从细微处入手,要严格要求,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要舍得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训练。这样,才会产生应用的效果。
(7)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和步骤都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使知识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
(8)要教好学生,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