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儿歌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对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唱儿歌更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所小学,随机采访了一些老师和学生。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提起儿歌,多数老师都会产生共鸣,《让我们荡起双桨》《小燕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几十年前的经典老歌依旧能为人们津津乐道,勾起那一代人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周杰伦歌曲成学生最爱
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却没有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儿歌让他们享用一生。当问起孩子们现在喜欢唱什么歌时,得到的答案出乎记者的意料,“我不会唱儿歌,最爱听的是周杰伦的歌。”一个10岁左右的小学生说。
学生们告诉记者,“我们喜欢《双截棍》《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这样的流行歌曲,在网络上、电视里经常听到,又时髦又好听。”“周杰伦最近出的那首《菊花台》我超爱听。”一位五年级的学生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现在的孩子们无一例外地表示最喜欢流行歌曲了,他们如数家珍般脱口而出的周杰伦、蔡依林、超级女声、SHE是他们的偶像。为什么不唱课本里的歌?对于这个提问,几个孩子一致回答“不好听”、“太土了”,大家说完笑着跑开了。孩子们大多表示,好多儿歌和童谣太单调,没意思,而他们喜欢的是那种特别有个性、节奏感很强、有现代感的歌曲,那些儿歌或童谣则千篇一律,不是老掉牙了,就是幼稚得可笑,所以自己不喜欢唱。
灰色儿歌让人忧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谁也不知道,一拉绳,我就跑,整个学校被我炸没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考试的绝招……”在采访的孩子中,几乎每人都能信口背出一两首这样的童谣。
一位小学生的家长还对记者说,现在不光是童谣被改编了,连古诗都变了味儿,《望庐山瀑布》被改成了“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兜里没带钱”、《春晓》成了“春眠不洗澡,处处蚊子咬,夜来大狗熊,看你往哪跑”。
“灰色儿歌”传递了孩子对学习和学校教育的叛逆情绪。他们将一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加以改编,以此宣泄自己不被老师和家长理解的苦闷。教育界人士则认为,孩子缺乏自主意识,摹仿能力却很强,尤其对一些有悖传统教育的东西,孩子心理处于一种不设防状态,容易将一些“灰色儿歌”一传十,十传百。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老师:适合孩子们唱的歌太少了
在采访中,一位小学音乐老师告诉记者,适合孩子的音乐教材太少了,找不到适合学生们唱的歌。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早熟,过去流行的一些经典儿歌都不能满足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她表示,一首好听的儿歌足以让人铭记一生,但现在的孩子们大多喜欢一些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流行歌曲,这让她很无奈。
孩子们迷上了一些本不适合他们唱的成人歌曲,责任也不全在他们,现在社会对新的少儿歌曲的宣传推广力度太小,在电视上也很少能看到既有吸引力,同时又能引起少儿强烈反响的儿童歌曲。而那些成人们的流行歌曲则在无孔不入地渗透。这些问题需要文化、教育等各个部门的努力,我们真的非常需要新的精神食粮来培养新一代的孩子。
音像店:难觅儿歌踪影
在一些较大的音像店里,各种流行音乐碟片占据了主要位置,儿歌专辑寥寥无几,而且大多数都是很多年以前的老歌。记者问售货员有什么新儿歌?售货员从柜台上面拿下一张CD递给记者,在这张CD碟的封面记者注意到,歌曲还是《采蘑菇的小姑娘》、《小燕子》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些“过时”的老儿歌。
而在一些小店里,根本找不到儿歌的影子。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儿歌多数是多年前的老歌,很少有人来买,家长们即使买了很多孩子也不喜欢。
孩子们需要新儿歌
“好的儿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它能帮助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也能让人铭记一生。”科区实验小学从事多年音乐教育工作的赵老师表示,一个时代的儿歌能反映出这个时代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一首好的儿歌可以教育熏陶孩子们的心灵,相反,如果孩子们每天沉浸在一些情啊爱的歌曲当中,对其自身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孩子们本身没有错。我们所做的就是应满足孩子在成长中对文化的需求,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应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属于儿童自己的新儿歌,另一方面对孩子们进行必要的文化审美情趣引导,使孩子们早点从“灰色童谣”中走出来,让健康向上的新童谣如同清泉一样流进孩子们的心灵,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与幸福。
现在的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到小学,为了应对各种层次的选拔和考试,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教孩子们学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上了,逼着孩子、陪着孩子参加一个又一个的兴趣班和特长班,没有人愿意或花时间、费力气给孩子唱几首与考试无关、与成绩无关的儿歌。为此,赵老师呼吁更多的人能关注儿歌的发展问题,关注儿童的精神食粮问题,希望现在的孩子长大以后也能有一些值得他们回忆和珍藏的东西,让孩子们能够唱属于自己的歌。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