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大学生:让思考成为一种力量

作者:庚午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5-05-20

又到一年毕业季。周末,大学即将毕业的侄女在我家,天天上网关注教师公招、公务员考试、企业招聘等一大堆考试信息,然后抱着手机不停打电话咨询。偶尔听到两句,问的问题让我倍感吃惊:学历如何限制?岗位年龄作何要求?好奇去看了相关公告,关于她问的那些问题,公告上一条一款,明明写的清清楚楚。问她为什么公告明明写清楚了还打电话咨询,侄女的回答更是让我大吃一惊:不打电话确认一遍没有安全感。

不难想象,在电话另一方的人事局、招聘单位办公人员接到类似寻求“安全感”的电话,解答着千篇一律的问题,才真是“累觉不”。深思这个现状产生的原因,不复杂,就是九个字:不思考,不信任,太焦虑。

一直以来,用一句话、一个符号就表达情感的年轻人已经习惯片段式阅读,习惯快速处理网络信息。长期以来,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当自己独自面临问题时缺乏下意识的自我思考。因此,面对网上较多招聘信息,习惯性的走马观花,加上缺少“前人栽树”,缺少同行交流,缺少自我思考,从而产生诸多疑虑。最后的解决方法只能是拿起最有依赖感和信任感的手机,拨通咨询电话,问出自己本来应该知道的答案。

还有是对自我的不信任。老话有言“路在嘴上”,意思是自己不懂的就多问问。这句话放在平常生活中,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是,面对不懂,是否自问真的不懂?就如鲁迅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提到的其中一种现象“不自信而信他”。不确定的,要打个电话问清楚。确定的,还要打个电话让工作人员保证一遍。殊不知,那工作人员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重复了千千万万遍“嗯嗯,对的,就是这样的,就是公告上有的。”明明自己能理解的问题,偏偏要询问,寻求所谓的“安全感”,就是不自信在作祟。

其实,求职期间,问出一些“显而易见”“明摆着”的滑稽问题,也不尽然就是不会思考、不去自信,而是太焦虑。在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大学生即将离开象牙塔,通过社会经历证明自己,一面要做毕业设计、写毕业论文、准备毕业答辩,一面还要思考未来的社会定位,在浩瀚的招聘中找准适合自己的工作。而让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小伙来独自负担自己的人生,确实压力很大。于是,在要求“快速”的人生阶段里,快点毕业、快点工作、快点独立成为一切思维的出发点,隐形的焦虑让部分求职中的大学生们忽略了冷静的思考,忽视了对自己的信任。

当然,谁的青春没有经历过“不思考、不信任、太焦虑”这九个字?就像一个极力想要跑的更快一点的人,除非事先有足够的加速阶段,不然猛的速跑,难免跌跌撞撞。就让大家多多包容、关爱可爱的求职大学生们。同时,也希望和祝愿求职大学生们在火热的求职季冷静、自信、有条不紊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让思考成为一种力量。(作者:庚午)

点击显示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