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非常三国:1800年经典商话 >> 正文     【发表评论


第70节:三国体制◎组织篇(4)


  源远流长的三国文化到今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三国文化的需求已不再看重原有的主体价值成分,然而三国时代的战争智慧可以转化成商战策略,三国的伦理遗产可以转化成企业文化,从中学以致用,从而壮大自己、战胜对手。

  2. 企业运作: 内部治理力避"窝里斗"

  走出"零和游戏"的答案是强化"零和游戏",即加强公司治理。而加强公司治理的任务就是增强相关利益者在"零和游戏"中的地位,迫使管理者实施不正当管理时注定要成为输家,通过反对不正当管理而倡导正当管理和科学管理。

  官渡之战,曹操率两万部众与袁绍近十万大军画地而守,双方僵持两个月后,袁绍谋士许攸投靠曹操,并告知袁军后方东北四十里的屯粮重地"乌巢"戒备疏忽。曹操当机立断,选精锐步骑五千,偷袭乌巢,一把火烧掉了袁绍数万人马的粮草。紧接着,张郃、高览率众投降曹操。曹军全线出击,袁军顷刻崩溃,袁绍单骑渡河而逃,曹操坑杀袁军降卒七万人。

  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以弱胜强,奠定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基础,为曹魏打下坚实根基。袁绍一蹶不振,建安七年,在惶恐和悲伤中死去。

  袁绍的明显失误大都集中体现在官渡一役。但如果单从官渡之战本身寻找袁绍失败的原因显然也是不可取的。袁绍兵力大大多于曹操,为什么没有多点突破对曹操形成合围,而维持对峙状态?在袁绍内部一直存在着河北和河南两派,官渡对于他们而言意义是不同的。对于河北派而言,打官渡进入河南对其利益不大,因为河北派的势力中心在河北,河南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基础,夺取河南只会壮大河南派的利益,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反之,对于河南派而言,回到河南是势在必行,而袁绍本人也是河南人。官渡之战激化了两派的分歧,出现了战和不战两种声音,而袁绍始终也没能压制不战的声音,这可能是官渡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细究原因,许攸的通敌只是官渡失败的导火索,乌巢被烧、张郃、高览部投诚、军队士气崩溃,才是兵败的直接原因。而导致张、高二将临阵反戈一击的原因,竟然是袁绍身边的军师郭图。袁绍的谋士窝里斗,沮授和田丰当时坚决反对袁绍发动这样一场战争,其结果是沮授被曹操俘虏,田丰被袁绍关进了大狱。当袁绍集团战败的消息传到邺城的时候,朋友们去看望田丰,说田兄这一下可就有出头之日了,而田丰的回答很是悲哀: 我这一回是死定了。从官渡兵败回邺城的时候,袁军将士都捶着胸脯说,天啊!如果田丰在这儿,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个下场啊?这个话传到袁绍耳朵里,自尊心受不了了,就问逢纪,田丰在邺城狱里表现怎么样啊?于是,窝里斗又开始了。逢纪说,田丰听说主公打了败仗,幸灾乐祸,拍手大笑,说这下可证明他最英明了。结果袁绍兵败回到大本营,第一件事情就是杀害这个有远见的谋士。袁绍内部的斗争可见是相当失控,郭图、审配、逄纪、田丰、沮授等人相互压制,以至于核心层的人员也不能维持基本的稳定,从而直接导致由里向外的大崩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