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自信心很强的成年人而言,即便从别人身上看到了一个不怎么样的“镜像自我”,也会一笑置之,不予过多理会。然而,对于正在构建自信、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他的自信心的形成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镜像”中的自我,尤其是从家长身上得到的“镜像自我”。即便是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当中相当的一部分人,依然需要通过家长给自己的正面评价来培养自信。家长的评价在孩子心中的分量非同小可,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待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因为这涉及到能否使孩子建立积极的“镜像自我”、建立自信。
“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老是这么不懂事!”“你太不让我省心了!”“有了你我没一天好日子过!”“你看人家……你什么时候能赶上人家一半!”“讨厌!”“滚开!”“我当没你这个孩子!”——要坚决杜绝这些很容易打击孩子自信心的尖刻话语;“你这次做的比上次好多了!”“我为你感到骄傲!”“上次……你都表现得那么好,这次一定也能行!”“我相信你!”——多说点儿这样温暖人心的话;给孩子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真诚的拥抱……这些都是让孩子建立积极“镜像自我”的“妙招”。
当心孩子受到表扬的“伤”
表扬怎么可能伤到孩子?能的,就像海姆?G.吉诺特打的那个“青霉素”作用的比方一样,表扬得不恰当,会伤到孩子。
表扬让他莫名奇妙地发脾气
豆豆正在和妈妈一起玩搭积木。妈妈用积木搭了一座很高的“高楼”,晃晃悠悠的,最后终于架不住又一块积木的重压,“轰”地一声倒掉了。
豆豆也搭了一座“高楼”,不过只用了3块积木,显然比妈妈搭的矮多了。
妈妈在一旁看着豆豆搭得挺起劲儿,心想:“可不能错过这个表扬孩子的好机会。”于是,妈妈眉飞色舞地对豆豆说:“哇——豆豆好棒,搭了这么高的‘大高楼’啊!比妈妈搭的好多了。”
听了妈妈的话,豆豆突然莫名其妙地把刚搭好的“高楼”一把就给推倒了,还大声哭闹起来:“不玩了!不玩了!”
接着任凭妈妈怎么哄,豆豆就是不肯继续玩了。
这下,妈妈很纳闷:“怎么还表扬出事儿来了?”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家长可能通常会得出“孩子脾气坏”、“孩子任性”、“孩子被我惯坏了”、“孩子做事没长性”等结论。不过,心理学家是这么给我们分析的:
豆豆妈妈的表扬方式不当!在游戏中,妈妈分明比豆豆搭的高,豆豆心里此时其实正暗自“较劲儿”要赶上妈妈呢,没想到离目标还差得老远,妈妈却突如其来地冒出句言过其实的表扬,这简直无异于给豆豆“当头一棒”,使豆豆备感惭愧,让他觉得妈妈在故意“讨好”他。豆豆于是立刻把积木推倒,既是对妈妈“不诚实”的有力回击,也是对自己自尊心的本能保护,因为把它推倒就不至于待会积木自个儿倒掉后,自己在妈妈面前出丑了。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