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亲子教育: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 正文     【发表评论


第34节:表扬必须用,但必须正确用(1)



  专题13——表扬——必须用,但必须正确用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彻底颠覆了中国人千百年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优良传统”,不能不说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是科学教育观的体现,是孩子的“福音”。不过这里要说“但是”,我们不应该非此即彼,认为“表扬好”就使劲儿用、滥用。实际上,表扬是把“双刃剑”,用得恰当,能够“斩断”孩子的自卑,增强孩子的自信,从而有益于孩子的成长;而用得不恰当,不仅对孩子无益,还会对他有害。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曾把表扬、称赞比喻成“青霉素”,提醒家长决不能随意对孩子“用药”。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必须小心谨慎地使用,因为使用不当随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对于“表扬”这种精神药物的施用,是同一个道理。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接受“夸奖”胜过“棍棒”这一理念,这是非常好的开始,接着要做的就是掌握表扬、夸奖的科学方法。

  积极的“镜像自我”得益于他人的表扬

  每个人都有种“察言观色”的本领,通常总能从他人对自己的表情、语言等细节里“看见”自己在那个人心中的印象,就像我们可以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容貌、身材和服饰一样。也就是,他人通过表情、语言等对我们的评价扮演了我们行为中“镜子”的角色。假如我们从这面“镜子”中看到一个“美丽”的自我,就会有自信,就会很开心;反之,如果我们从这面“镜子”中看到一个“丑陋”的自我,就会自卑,会很难过。这就是心理学家库利提出的所谓“镜像自我”,即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的概念。“镜像自我”的理论也是对前面提到的心理暗示作用的另一种解读,且与“皮格马利翁效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