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认准的事就会坚持下去
《论语•阳货》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对理想的追求过程,其实就是对自己心灵探寻的过程。所谓坚持,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没有变成有。而这,必须有高度的智慧和倔强的傻劲。
1973年,我作为通化市的第一批知青,被下放到了郊区的江北养鸡厂。
当时的治安5队附近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吊桥。报到后做的第一件活儿是扛豆子。肩膀上扛着100公斤重的黄豆,脚下的吊桥忽悠忽悠的,胆小的人看着那水就晕,脚丫子哆哆嗦嗦地伸不出去。
我也是胆战心惊的,但是再害怕活总得干,既然怎么都是干,何不痛快、大胆一些。我看也不看脚下,扛起袋子就直往前冲,恐惧感也就消失了。
人生很多的时候就是这样,太多的事情你认为力不能胜,可当你有勇气付诸行动时,却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艰难。
养鸡厂的活累脏自不必说,天天穿梭于鸡舍中,喂料、捡蛋,身上常常沾满饲料。这个差事没干多久,我就被安排去管生产。生产主管有时需要到外地去采购东西,当时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上海。在那时,对我来说,这是很引以为荣的一件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反过来就是“在其位,谋其政”。虽然那时我所谋之“政”有些微不足道,可我还是用心谋之。
我们厂的鸡雏孵化器是我亲自设计制作的,它用木头制成。这种孵化器需要的导电表在当时必须到上海才能买到。所以,我就经常被派去上海洽谈采购业务。
一个18岁的山城孩子,突然来到这座绚丽的都市,面对高耸的大楼、拥挤的人潮,我感慨万千,蛰伏心底许久的万丈豪情一飞冲天。原来大山之外的世界是如此地精彩,有那么多的新鲜事物我不曾接触过,还有那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去探寻,终有一天我要像父亲一样走出来。
拿着介绍信,找到当地的相关部门接洽。因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去北京、上海等大都市需要开介绍信,去上海的介绍信需要在临近上海的几个省开才可以。我先被安排到共和新路招待所,之后住进上海大厦。上海大厦那时候是上海最豪华的宾馆,尊贵程度相当于今天的和平饭店。由于是因为开介绍信才被调到上海大厦的,也不增加费用。
白天跑一天业务,晚上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大冬天也穿衬衫、打领带,着实过了把上层人士的瘾,长了不少见识。
那一段时间,我最喜欢的就是逛友谊商店。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友谊商店可以买到很多市面上见不到的东西和稀罕的洋货。很多人眼馋的中华香烟,也只有在友谊商店里才能买得到。
那时,我的烟瘾是比较大的,一般情况下是一天一盒。面对这么大的诱惑,怀里还揣着钱,心里痒痒的。虽然我用公款买点烟是不成问题的,说是联系业务用也就报销了。但我告诫自己,只能来看一看,过过眼瘾,这虽是公费出差,但那钱是公家的,不是我的,不是我的东西就不能要,不是我的钱就不能花。这是从小开始父母就教导我遵守的做人准则,从未打破过。后来读《论语》,知道圣人的教导也是这样的朴素直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说君子心中始终持守着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日夜所思的皆是恩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