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机会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汲取国学的智慧、中医学的精华。我相信机会永远青睐于有准备的人。
1995年,通化市进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制药企业打破了国家控制的单一经营模式,可以承包给个人了。我一直苦等的机会终于来了!
4月底的一个周末,我到通化市的长征路一带办事,在一家小饭店吃饭,碰巧遇到通化市医药局的张局长和省医药局的刘局长,他们刚好到通化来检查工作,因为与张局长有过几面之缘,我就主动走过去和他们坐到一起了。
席间,我对张局长说,我想做药厂,不知有没有机会。
张局长马上说,现在正好有一个药厂想要对外承包。
我一听大喜过望,真是天赐良机啊,就细问起那厂子的情况。
张局长沉思了一下,说道:“下周一上午来找我吧,到时候再具体说情况。”
当时张局长瞬间沉思的表情给我的感觉就是希望不大,因此也没太往心里去。到了周一上午,我仍然忙着张罗着画道线、安设备。上午9点多钟的时候,队里来人告诉我张局长打电话要我去一趟。
到了医药局,局党委几个人都已经坐在那儿,张局长说大家都在等我。
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重视这件事儿。
张局长跟我说:“听说你在交警支队管盖大楼,吃住都在工地,能够精打细算,给公家节省下来200多万元。那工程我看了,质量是一流的。”
张局长用几句话评价了我近20年的工作情况和为人。
接着,他告诉我通化医药研究所制药厂要对外承包。这是全通化市唯一一个由高级工程师管理过的工厂,干好了前途无量。
我问起厂子的具体情况:有多少资金?
张局长说,资金没有,就是一个工厂,有设备、工人,还有一个研究所,也一块给你了。
谈话的整个过程让我感觉情况并不乐观。张局长叹气说,正常运转的厂子用得着劳你大驾吗?
我意识到这个厂可能是个烫手的山芋,虽然自己很想从商做药,但也不能贸然打无把握之仗,不能太草率。于是我说没干过管理,对医药也不太懂,这个担子我怕挑不起来。连高级工程师都管理不好的厂子,我一个交通警察能管理好吗?
张局长笑道:“没干过管理?你主持建造的大楼给国家省的那200多万元是怎么省的啊?对医药不懂?你不是从老人一生病就开始研究中草药了吗?”
张局长说的这番话,让我感到惊讶,这说明他注意我已经不止一日了。
张局长郑重地说:“选定你去做这个厂长,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觉得你能行。”
我说那也行,但我有4个条件:
一是我不当一把手,只管经营;
二是得帮助我贷款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三是允许给企业改名;
四是允许办一个医药公司。
对于我提出的这4个条件,张局长说:“你不当一把手绝对不行,副厂长我都不任命;局里用下属企业担保帮助你贷50万元启动资金;关于企业改名的事先缓一缓再说;可以办一个下属医药公司。”
我听得出来,局里也是先看看,你能不能成功还在两可之间,一上来就改企业的名字为时过早。
接着,张局长表情凝重地说:“要你去做厂长,不是要立刻做出多大的成绩,只要这个厂能够恢复生产,能收支平衡就算打了翻身仗。”
我低头陷入了沉思。张局长说得对,就是因为不能正常运转人家才会想到找别人接管,这样才有了我的机会,而我不就是冲着挑战、想干一番大事业才来的吗?这恰恰是我的一次机遇,没准这厂子就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也许不久的将来它就能让我驰骋商海,开拓出一片天地。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我在张局长的认可中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东北汉子的豪爽劲上来了,那就干!
现在回想起来,人生的机遇确实偏爱有心之人,如果我不是一直坚持着做药的梦想,如果我不是一直研究中草药,如果我不是主动地去寻找机会,那么我很有可能就与医药行业失之交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