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郁闷易怒,弱势心态诱发怨恨情绪

作者:寇东亮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5-05-18

“屌丝”一词折射出了当代青年人的一种或许被放大了的、普遍性的“自我弱势想象”,而这种“弱势”心态会诱发各种抱怨和怨恨。

近年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弥漫着各种各样的抱怨、怨恨和仇视。失利者抱怨权益受到侵害,既得利益者抱怨权益得不到保障,无直接利益冲突或非直接利益冲突频发,“羡慕、嫉妒、恨”成为流行语,“仇富、仇官”成为群体情绪,“焦虑郁闷易怒”成为公众性格特质,“动辄开骂”成为大众习惯。各个群体或阶层似乎都处于相互抱怨之中,怨恨成了一种弥散性的社会心态。

怨恨的形成有诸多原因,或源于个体的需要及其满足的有限性,或源于个体的过度欲望及其被遏止,或源于个体的自我中心主义,或源于客观环境的不公正等。在社会学意义上,由于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身份、地位与其自身的“主观定位”不相符(这种“不相符”可能源于个体的自我中心主义,也可能源于社会环境的不公正),在这种社会性生存价值的比较中,个体会产生一种社会生存无力感,怨恨心态便在这种“社会生存无力感”中形成。尼采说:“怨恨发自一些人,他们不能通过采取行动作出直接反应,而只能以一种想象中的报复得到补偿。”

当前,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由于存在贫富差距拉大、利益格局相对固化、个人上升空间被挤压、社会救助乏力等现象,导致各种社会排斥现象的发生,使许多人产生一种压抑、郁闷的情绪,产生不公平感、受伤害感、被剥夺感等心理,进而形成一种“怨”的情绪状态。如果不能有效化解这种不公平感、受伤害感和被剥夺感等,积“怨”难平,人们的“怨”的情绪状态便会转向“恨”的心理状态,形成一种“怨恨”心态。这种心态的长期积聚很可能会使一个人最终“残酷”地去报复他人和社会。2013年6月7日发生的厦门公交车纵火案致47人死亡、34人受伤,纵火案嫌犯陈水总,被警方称为“因生活不如意,悲观厌世而泄愤”的人。国内多家媒体通过采访报道拼凑了陈水总的人生碎片,其关键词包括:贫困、孤僻、沉默、古怪、找碴、不被重视、人际关系紧张(他曾一天拨打9次110投诉邻居)等,以及被广泛提及的直接诱因:陈水总因外出打工,低保被取消,年龄被派出所弄错,过了60岁仍办不了社保医保,长达数月的上访无济于事。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人的主观期望及其满足的有限性,相对剥夺感以及由此滋生的“怨恨”心态,往往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现在,不少人有一种“受害者心态”,有一种弱势心态或“自我弱势想象”。据有关调查,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受访者达55.4%。作为近年最热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屌丝”(指出身卑微、相貌丑陋、收入微薄的男青年,与“高富帅”相对)一词被当代青年争相认领,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于社会不合理现状及自身窘境的改变的无力感,也折射出一种被放大了的普遍性的“自我弱势想象”。

“弱势”心态会诱发各种抱怨和怨恨。一些人总是站在受害者立场上,带着一种受害情绪看待社会问题和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受害者,一个易被侵犯的弱者,总是倾向于认为其个人社会地位与其对社会的贡献相比偏低。有数据显示,在我国,近一半的公众认为与周围的人相比,自己的社会地位偏低。公众相当广泛地存在着对先富者的致富手段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的怀疑心理,认为他们实际上都是靠钻法律、政策的空子,靠偷税漏税、违法乱纪先富起来的,形成“妒富”或“仇富”心理。这种“受害者心态”在社会中生成了一种怨恨情绪。生活在怨恨中的人,心灵永远不安宁。世上没有什么会让他感到满意,他对世界心灰意冷,甚至满怀敌意。

怨恨心态会减弱、遮蔽甚至泯灭人的感恩意识。近年来,我们的感恩意识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因此使感恩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现在,“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不少人无偿索取意识强烈,感恩图报意识淡薄。一些人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一些人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一些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惟“我”为中心,只知受惠,不知回馈;一些人视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更有人忘恩负义,以怨报德。

感恩意识有助于消除怨恨心态。“百善孝为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些传统格言教诲人们,当我们受人恩惠时一定别忘了感恩。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就是对他人的帮助和恩惠给予回报或回馈。感恩是一个人应具备的美德,感恩既表现为一种知恩、尊恩、敬恩的感恩意识,即意识到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还有许多人的支持、帮助和奉献; 感恩更表现为一种强烈报恩的感恩行动。拥有感恩意识,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实施感恩行动,则是一个人基于感恩意识而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恩源于心理和精神的满足,源于对人和世界的良好心态。感恩能使人少些抱怨,多些宽厚,少些仇恨,多些友善,少些对抗,多些和谐,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作者:寇东亮)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态调整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