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六中 邱爵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考生在考场这个特殊紧张的氛围下要想写成一篇让评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急就之作,就必须重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如“爆竹” ,结尾如“撞钟”。 一、妙笔生花话开头 人们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文章的三个部分的构成。好的文章开头,能让评卷老师另眼相看,从而脱颖而出,石破天惊,起到先声夺人的积极效果。 (一)抒情笔调,怡人性情 如果一篇文章语言生涩、呆板,面目可憎,而拒人于千里之外,就会让人产生厌倦而欲早早结束的情绪。相反,如果我们在开头能展示自己出众的文学素养,用抒情的笔调去述说历史,回忆往事,把已经有些疲倦的评卷老师带入到一种非常美妙、充满浓情的世界,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例如2016年高考满分-想象作文(湖北卷)《近观与遥望》的开头写道:“庐山需要近观,近观其清溪怪石、七彩洞岩千姿百态;庐山需要遥望,遥望其烟云环绕,水雾缭绕。麦田需要近观,近观朵朵麦穗饱满欲坠;麦田需要遥望,遥望滚滚的麦浪,向蓝天泼撒金黄。生活需要近观,阳光的绚丽,小鸟的欢鸣,路人的微笑,点点的细节让生活那么快乐美好;生活需要遥望,当你站在命运的山巅上,遥看那曾经让你无比痛苦的挫伤——原来它们是那么渺小。” 这篇议论性散文主要论述了在人生历程中,如何“入乎其内”,又如何“出乎其外”的问题,开头用饱蘸深情的笔调把我们带入到苍茫的自然景色之中,令人感喟,令人思索。开头用词丰富,比喻、排比等修辞的综合运用,使文章文采斐然,抒情浪漫之意油然而生,从而使阅卷老师为之一振,自然而然地被感染了。 (二)故事新传,推陈出新 高中生只有广泛地涉猎文史典籍,才能在-想象作文考试中显示出厚实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让文章散发出历史文化的云烟气息。因此,文章在开头就应该超越一般考生的认知水平,展现出历史知识积累的广度和高度。高瞻远瞩,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所不敢写,使文章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又飘逸出一种清新的气息。 如2016年高考优秀-想象作文(江苏卷)《善始之论》这样写道:“伏闻上古之年,盘古奋威,混沌初开,已而清者上浮而为天,浊者下沉而为地,玉宇澄清,此天地之始也。天地既有,女娲圣眷,水土相融,塑为人形,此人之始也。火麟昂首,凤舞九天,司禽总兽,此鸟兽之始也。天地无涯,万物齐一,皆有其始。” 文章开头便表现出超越众人的史识,使入耳目一新。 (三)蒙太奇式,细腻生动 运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电影特写镜头的剪辑和连缀技法)细腻生动地叙述和描写往往能在一瞬间抓住读者的心。生活就是由一些细节连缀而成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这些东西总会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只有做一个有心人,多关注身边的人情世故,把握时代的脉搏,倾听历史的声音,才能在考试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2016年高考满分-想象作文(四川卷)《生命如风》这样写道:生命如风。好一个亘古的比喻。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不挠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响。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或许回首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苏轼看见了风。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 梵高看见了风。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这位考生充分运用“蒙太奇”的技法,以“风”为载体,寄情于“风” ,表现了“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的坚定信念。作者让“风”在文中一以贯之,不但打造出一个韵味十足的标题,而且以风设喻,紧密扣题,拟就了一个饱含哲理的开头。作者引用了著名作家梭罗关于风的名言,使文章更具迷人的芬芳。(四)巧设题记,提纲挈领 . 题记好像一个醒目的招牌,能对文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它简洁,意味深长,或富有哲理,或文采飞扬,读后让人如食甘果,如饮冽泉。古人说得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古人还说:“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如果文章一开头就展示逼人的才气,不打动读者才怪! 2016年陕西高考满分-想象作文《镌刻心灵的石碑》的开头的题记:“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接天落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引领全文,未画龙前先点睛,效果很好。(五)巧用诗句,诗意盎然重庆2004高考满分-想象作文《诗人·明月·黄花》的开头是:“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这首词是作者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漩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来,考生的文化修养是相当扎实的,词中暗含了苏轼的一生坎坷,也巧妙地借用了苏轼的诗句,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所表现的出众才华! 二、画龙点睛说结尾 画“龙”既毕,点“睛”为要。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高考-想象作文,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高考-想象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由此看来,高考-想象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想象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高考-想象作文中可以常用的。 (一)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
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高考-想象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如2016年全国高考湖北考生佳作《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浏览几位“精彩”的人生,不觉顿悟:做事、做人、处世都要“出乎其外,入乎其内”。只有知出知入,才能既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分析全局,又能从微观上剖析本质,融精神、情感、思想、品质为一体。这样才会使你的人生更加完美,更加精彩。 引文中说的“几位‘精彩’的人生”,是文中已论述过的三个人物,即“情美”的庄子、“智美”的诸葛亮和“心美”的任长霞。“顿悟”的内容是对己论述过的内容的概括。 (二)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2016年高考优秀-想象作文(江苏卷)《夸父追日》开头为:“我是夸父。我在追赶太阳。”结尾如此:“追赶,就是生命的体现。”可以说首尾遥相呼应,天衣无缝,文章显得很完美。 (三)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睛式”。2016年高考满分-想象作文(江苏卷)《文章无法》中,此文不主张2016年江苏高考-想象作文命题中的价值取向,认为“凤头、猪肚、豹尾”的文章作法和人生追求,不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创造的发挥。而命题所称颂的是一种“完美”,一种“理想境界”;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许多事,总是平平淡淡的,既无“风”、无“猪”,也无“豹”可言。作者是“实话实说”。文章的结尾这样点题:“我不否认‘凤头、猪肚、豹尾’是好文章的一种形式,但我坚信:文章无法!”可见考生使用了卒章显志的方法。 (四)名言警示语式。用名言、警示语、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己尽,意无穷”的效果。如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考生佳作《暗夜绝响》,思来想去,还是用韩瀚的这首小诗作结吧: 你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这首小诗激荡着读者的心弦,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嵇康用“梗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写下了自己光辉人生的最后旅程”,写下了读书人的自尊,既表达了对先贤的倾慕与咏叹,又渗透着对时代悲剧的感悟与深思。(五)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 记叙文 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2016年高考满分-想象作文(湖北卷)《近观与遥望》的结尾写道:“近观人生细腻,充满温馨的感动,点滴甘甜渗进一心头;遥望人生壮阔,带着既往不咎的豪迈,收获信心迎接更多的美丽。如此的近观与遥望,和谐统一,它让我们快乐永恒,痛苦消逝,生命的美丽尽收眼底!” -想象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想象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开头和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开头和结尾存在于考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