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人们都会怀着沉重的心情,手执绢花、鲜花、纸钱、鞭炮,或到山岗,或到湖洲,或到陵园,祭扫祖先或亲人的陵墓,表达思念和面怀之情。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读小学时祭扫烈士墓的情景。那时,清明节到来的前几天,学校都会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学校附近的地方没有烈士陵园,扫墓的地点选在邻县县城旁的一座有烈士陵园的山上,有几十里路程,要乘火车。平日里同学们都极少外出,能坐火车扫墓是令我们高兴的事。因此,心中有份久久的盼望。读四年级的一次扫墓至今记忆犹新。
一九七三年的清明节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的心情像天空一样爽朗、明丽,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车来到了邻县县城,下车后,朝着县城西边的一座叫义峰山的烈士陵园走去。义峰山不高,但青松苍翠,树密林多,静谧肃穆。仲春里一棵棵大树缀满了青翠,一丛丛嫩绿伸展在枝头,养眼凝脂的绿色,散发着醉人的芬芳,展现着春天的气息。进入山的腹地就有一种安静的感觉,一种肃穆的氛围。远远地我们看到山的高处耸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纪念碑,上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格外耀眼。纪念碑下集聚着比我们早到的外地学生,他们正在举行缅怀先烈的仪式,诵念怀念的祭文,表情肃穆、庄严。
轮到我们时,全体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排成几路纵队,面向纪念碑,由一个同学领诵,全体同学跟着低沉而有力地诵念着一首早已背得滚瓜灿熟的颂扬烈士丰功伟绩的长诗:“祖国的春天多么美,祖国的天空多么蓝,二十四年前啊!祖国大地黑暗沉沉,是你们举起了革命的火炬,向万恶的旧世界发起了冲锋……”声音稚嫩、低沉,但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带着对烈士的深切缅怀,带着对先烈为谋求劳苦大众解放舍生忘死的奋斗精神的崇敬,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响彻在义峰山上,飘绕在青松翠柏之间,久久回荡。
这是一首朗朗爽口,抑扬顿挫,文采飞扬,充满着深切怀念的主题鲜明的长诗,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隽永文字。那时,还在“文革”期间,课本上的文章都是刻板、枯燥,充满空洞说教的文章,读来味同嚼蜡,能读上一篇优美的诗文,学生们都会觉得耳目一新,反复回味,用心记住。记得清明节前的十多天,老师将这首长诗写在黑板上,叫我们抄下背熟时,同学们都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做到了,并将诗文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至今诗文我都清楚地记得。
举行祭祀仪式后,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到分布在山岗中的烈士墓前进行凭吊。在看过不少墓的碑文后,我们知道这些长眠于此的烈士大多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义的,就义时都很年轻。他们为了推翻旧世界,解放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过早地献出了自己的宝贵青春,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我们每到一墓都默默志哀,认真地读看碑文,深深地怀想,烈士们视死如归和为理想捐躯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使我们对这些长眼于此的烈士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墓碑前被同学们除去了杂草,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还摆放上了有心人就地取材扎成的一束束松柏,青翠肃穆,凝聚思念,胜似姹紫嫣红的鲜花,胜似千言万语的追怀。此情此景,如先烈在天有灵,我想,定会感到十分慰藉的。
上初中以后,我们没有再扫烈士墓了,清明祭扫由小学生接替,并如此一棒接一棒的薪火相传。尽管不扫烈士墓了,但烈士为建立新中国,谋求劳苦大众解放和幸福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认真学习,热爱祖国,坚定理想,不断上进;那首诗还久久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
光阴茌苒,日月如梭,岁月一晃过去了几十年,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现在,每到清明,就会想起新时代的学生不知采取什么方式缅怀先烈?祭扫的内容有什么变化?想必,缅怀的方式更为多样,更能寄托思念,更能安慰先烈的在天之灵;想必,学校利用祭扫烈士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不会变,学生在烈士事迹感召下立志继承先烈遗志,学好本领,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誓言不会变。
我常想,当现在的学生庄严地站在纪念碑下,或立于墓前,郑重地告慰先烈,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人们已经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并在向新的梦想迈进时,烈士定会含笑九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