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年前的五月四日,一群慷慨激愤的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九十二年后的今天,弘扬“五四”精神,继承光荣传统,已经成为我们当代青年共同的需求与责任。 “五四”精神是一种自由、爱国、进取的精神。 “五四精神”昭示我们青年人要爱国。那么,到底什么是爱国?面对这样一个话题,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秋瑾说: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雷锋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就是爱国,这就是中华儿女的爱国心语,这就是炎黄子孙的爱国之心.
历史如镜,可以鉴往知今。那些怀有爱国之心、先忧而后乐的人们,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人生,是照耀时代前行的火炬!如今我们的祖国盛世太平,不需要我们冲锋陷阵,浴血疆场。但祖国的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去建设。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用智慧充实头脑,使自己成为有智慧,明事理之人,要拥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英雄豪情。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更好的建设祖国,就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爱国很大,爱校是本。也许我们没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义举,但我们可以努力上进,为学校争得荣誉;也许我们没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但我们可以遵守校纪,树一份责任在心中;也许我们没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济世情怀,但我们可以帮助别人,和同学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
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同学们,“五四”精神永放光芒,五四精神代代传承,肩负起我们的责任,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