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成功者的秘密 (二)

【更多励志图书】

克里斯•科尔

佼佼者因为设定了高标准而不断地取得进步。他们不断问自己两个问题:

  1.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2.我还能用什么方法做?

  根据在英国与数千名佼佼者共事的经历,彼得•亨利博士发现佼佼者每天都要回顾他们当天所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方式,分析哪些做得不错,哪些还需要改进。然后他们会计划接下来怎么做,来提高他们的效率。

  他把这种习惯归结为良性循环,并教育人们每天用10分钟运用这一技巧。其结果会令人大吃一惊。

  良性循环在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出来。每天运用它会产生突破性的成果。

  佼佼者勇于承担责任

未来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创造的现在。

  弗雷德•艾伦•伍夫,博士,理论物理学家

佼者设定目标并为之奋斗。通过这种方式,将来的目标决定了他们现在的行为。这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完成的。因为我们的价值观、想法和信念,这些过去的经历形成的积累,将会影响我们设立的目标,或使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完成目标,或使我们觉得目标过于艰难。

  佼佼者不会依赖他人或偶然的事件来实现目标。他们知道自己是实干家,他们精确地计算过为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需要做什么。与那些等待天上掉馅饼的人不同,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塑造自己未来的活动中。

  不要逃避问题、责备别人或寻找借口,负起责任来

真是难熬的一天。你坐在屋里,翘着腿放松自己。你感到很舒服,开始犯迷糊。两个孩子呆在厨房里。突然,厨房里传来玻璃破碎的刺耳的声音。你懒得去看,便问到:“怎么回事?

  回答是什么呢?没错——“没事儿!这就是逃避。

  于是你说:“别对我说没事儿,我听见有东西摔碎了!怎么回事?

  回答又是什么呢?没错——“不是我,是他干的!这就是责备。

  然后你说:“我不在乎是谁的责任,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可以猜得到答案:“瓶子太滑了,从手上掉下来了。”这就是寻找借口。

  相反,这样的回答是不是听起来更好一些:“我把牛奶瓶打碎了,我现在就去拿扫帚弄干净!这就是负起责任。

  许多成人用更加巧妙的方式去逃避、责备和寻找借口。我们逃避问题,责备别人,或者寻找借口,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它,我们没有负起责任。这样什么也不会改变。

  好钢用在刀刃上

一个劲地抱怨天气不好,中国茶叶的价格太贵,或者全球政治形势太糟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能很关心这些事情,但我们对它们却不能产生任何直接的影响!

只有傻瓜才去担心他无法影响的事情。

  塞缪尔•约翰逊(1696-1772)

美国牧师、教育家

我们要把我们的注意力、能力以及努力都集中在我们可以控制和改变的事情上,我们可以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沟通。通过我们的行为和沟通,我们可以影响我们周围的人。

  佼佼者不去责备经济形势,过高的财政预算,没有足够的钱,别的什么人,或者别人所寻找的什么借口,他们审时度势,看什么会阻碍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然后采取措施扫除或减少这些障碍。

  佼佼者并不会在这些困难上浪费时间;他们更喜欢找出解决的办法。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和努力集中到他们可以控制或影响的事情上——他们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请赐予我改变那些我能够改变的事情的力量,接受那些我无法接受的事实的勇气,以及了解差异的智慧。

  莱因霍尔德(1872-1971) 美国神学家

拥抱错误!

佼佼者并不是每件事都可以成功,这是很自然的。正如本田汽车集团的创始人本田所说:

  成功是99%的失败。

  因为高度的自我评价,佼佼者可以很好地对待错误。他们把错误看作自身表现的反馈和学习的机会。

  如果你关掉了所有错误的大门,真理也将被拒之门外。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教育家、诗人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运用良性循环方法从你的错误中汲取营养。

  成功人士总是可以发现很多的学习机会,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他们尝试得更多而且永不放弃,他们不停地尝试直到获得想要的结果。他们不会因为失败而责备自己,而把错误当作暂时的挫折。当你犯错时

承认它、纠正它;从中学习、继续前进。

  当你绊倒后,不要两手空空地站起来。

  佼佼者持之以恒地集中于自己的目标

赛车手要学习的一件事是当他们的车失去控制并开始旋转时该怎样处理。人们的自然反应是看着他们正面对的墙(或树),但如果他们这么做了,那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所以,要告诉他们集中于寻找挽救自己生命的地方(比如说树之间的空地)。

  集中于解决问题而非问题本身

佼佼者的思想、语言和精神与他们的方向保持一致,并集中在想要实现的目标以及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上。

  如果我们的眼睛牢牢地盯在目标上,我们会发现道路上荆棘密布,而把精力集中于问题和困难只能使我们在其中纠缠!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