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得到一份比尔·盖茨致圣诞老人的一封信,信中畅论个人品牌战略,颇有参考价值。现附录在此。
比尔·盖茨给圣诞老人的信
亲爱的圣诞老人:
嗨!您好!我是卖电脑软件的比尔·盖茨,预祝您拥有成功的一年,并且带来更多更有趣的玩具。
您是如何年复一年充满乐趣地做这件事的?您又是如何在圣诞礼物的业务中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名的成绩的?我真佩服您独特、另类、少数化的品牌战略。
我非常钦佩您运作圣诞节的方法。您了解人们需要哪些东西,然后您制作礼物并控制运送的方法。这真是令人印象深刻。无论何地,人们一谈到"圣诞礼物",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圣诞老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市场优势呀!真是既伟大,又另类!
更绝的是,即使您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人们对您的私生活仍然一无所知。我认为您把总部设在北极真是妙极了。简直就是现身说法,体现了建立完美个人品牌的第六个要点:要有神秘感!
当您设计玩具时,只有您自己知道正在做什么,没有人能盗走您的商业机密。您保密的功夫真是天下第一!
还有,其他制作圣诞礼物的人不能像您那样运输礼物。就像那个中国人所说的,建立完美个人品牌的第二个要点就是:要始终坚持更有趣味性、娱乐性!您的雪橇独一无二。真酷!您娱乐了全世界!
您不辞劳苦地从烟囱里钻进每家每户。虽然,这样太慢,缺乏效率,但充分体现了您的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而大无畏!在这个平庸苍白的世界上,您真是超越极限!越位进球!具有伟大的传奇色彩!
不过,我始终不明白的是,您为什么要免费赠送?我觉得这个主意并不好。这明显违反了建立完美个人品牌的第五个要点--要有高的现金价值!您要么发展,要么失败。我有一个主意,可以为您赚取大量的金钱:在圣诞节,送给每个人至少一个需要使用电池的礼物,那么,您就可以制造电池并且在今后销售电池--您送给人们某种东西,然后再卖给他们必需的使之工作的东西……
亲爱的圣诞老人啊,您就像我最佩服的聪明的中国人,我对您的景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据说,中国最聪明的人是诸葛亮,我出个谜语给您猜:"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活捉飞来将。"这是什么?您猜不到吧?是蜘蛛啊!
聪明的中国人竟然可以把蜘蛛包装成诸葛亮,您不服气都不行啊!所以,我认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厉害的品牌运作大师,不是您--虽然我很佩服您--而是中国人,因为他们竟然可以把蜘蛛包装成诸葛亮!
11运气:你比国王更富有
机遇:上帝的苹果
上帝的三只苹果
约翰死后去见上帝,上帝查看了他的履历,很不高兴:"你在人间活了80年,怎么一点成绩都没有啊?"约翰辩解说:"亲爱的上帝啊,这不能怪我,是您没有给我机会呀。如果您让那个神奇的苹果砸在我的头上,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就该是我约翰啦。"上帝想了想,说:"好吧,我们不妨就试验一次。"上帝手一挥,时光倒流,回到了50年前的那个苹果园。上帝摇动果树,一只红苹果落下来,正好掉在30岁的约翰的头上。约翰捡起苹果,没几口就把它给吃了。上帝又让一只更大的苹果落在约翰的头上,约翰又把那只苹果给吃了。上帝叹口气:"可怜的人啊!"于是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上帝第三次摇动苹果树,一只超大的苹果准确地落在约翰的头上。约翰勃然大怒,捡起苹果狠狠地扔出去:"该死的苹果,搅了老子的好梦。"苹果飞出去,正好砸在正在睡觉的牛顿的头上。牛顿醒了,捡起苹果,豁然开朗,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苹果砸在每个人头上的机会几乎都是相同的,只是每个人把握机会的能力不一样。
你年轻聪明、壮志凌云,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所以,你渴望得到名气、财富和权力,因此你常常抱怨:
那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是掉在我的而是牛顿的头上?年老的姜太公碰上了周文王,而年轻的我为什么偏偏碰不上?矮小的拿破仑偏能碰上约瑟芬,而英俊高大的我为什么总是没有美人垂青?
但是,掉下那只神奇的苹果时,你把它吃了。闲逛时被硕大无比的钻石绊倒,你爬起来后,怒气冲天地将它一脚踢下阴沟。如果你是姜太公,在周文王碰到你之前,你整天被老婆虐待,钓鱼又无聊,便投水自杀了。如果你像拿破仑一样,先是被抓进监狱,撤掉将军官职,被赶出军队,然后身无分文的你被抛到塞纳河边,就在约瑟芬驾着马车匆匆赶向河边时,远远地听到"扑通"一声--你投河自尽了。
你缺少的仅仅是机遇吗?我们更缺少的,应该是紧紧抓住机遇的手吧?同时,我们往往也缺少快速追逐机遇的"飞毛腿"。
大家都是穿鞋的蜈蚣
蛇、蚂蚁、蜘蛛、蜈蚣一起搓麻将。18圈之后,烟抽完了。大家商量让谁去买烟。蛇说:"我没脚,我不去,让蚂蚁去。"蚂蚁说:"蜘蛛八只脚,比我的多,让蜘蛛去。"蜘蛛说:"我的脚再多也比不过蜈蚣大哥呀,让蜈蚣去吧。"蜈蚣无奈,心想:没办法,谁让我脚多,号称"百足之虫"呢?于是蜈蚣出门去买烟……两个小时后,还不见蜈蚣回来。于是蜘蛛就出去看看,它一出门就看见蜈蚣在门口坐着,便很生气,说:"你怎么还不去呀?大家都等急了!"蜈蚣也急了,说道:"废话!你们总得等我穿好鞋再出门吧!"
1973年,科莱特和比尔·盖茨同时进入大学。大二那年,比尔·盖茨找到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软件。科莱特觉得这个想法太荒唐,就拒绝了。四年后,比尔·盖茨开发出了软件,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他再次邀请科莱特加盟。但科莱特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再次谢绝了邀请。1983年,科莱特成为计算机系的博士。就在这一年,比尔·盖茨进入了《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开发软件了。这时的比尔·盖茨已经成了世界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