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人物困居于小单位,固然也可以把小单位变成大单位,但在小池塘里确实是钓不到大鱼的。要钓到大鱼,一个办法是到别处(有大鱼的地方),比如大海去下钩,另外一个法子是把自己的池塘无限扩大,把自己的鱼养大。夜郎的国王是大人物,但始终不过是小地方里的大人物,虽然是大王,但只是在百万蚂蚁雄兵里面称大王。当然,在小环境中修炼成大人物,也是有可能的。
奇逸人中龙
每个人、单位、组织、政党、地方、国家、文化……都有它(或他或她)的格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是燕赵之人的格局。"苏空头,杭铁头",这是苏州人和杭州人的格局。哪个地方的人,就有哪个地方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入格"。人不"入格"不行。就像练毛笔字,刚开始必定选定一家来临摹,恨自己不"入格",练到一定境界了,你就会恨自己不能"出格",你被它的格局所限制了!很难达到更伟大的境界。就像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入格"的是一般人,要做非常之人,成非常之功,非"出格"不可!非做"出格大丈夫"不可!
如果你是潮州人而不会小气自私,那你就是出格大丈夫!以我的经验,很多潮州人确实表现出异乎常人的精明难缠,令人又敬畏又厌恶。但我认识的潮州人里,看到通过他们的文化修养,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令人赞叹的义气、忠诚、明礼、聪慧。他们这些优秀的潮州儿女,实在已经超越了潮州的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所以,多读书,不但是养气的法门,还是换骨的法门!可是那些无知、无畏、无味、无能、无聊、无耻、无谓的人,竟还说读书无用!
如果你是客家人而能摆脱不思进取的毛病,那你就是出格大丈夫!人家说"千万不要相信河南人",这只是一种说法罢了,如果你是河南人,你也一样可以出格。以文风而言,人家说北方的文风敦厚,南方的文风飘逸,其实也只是一种说法而已,你完全可以超脱于南北东西之外。或者融合南北东西的优点。南方人到北方读书,会变得更大气超脱;北方人到南方工作,会变得更圆融聪明。这就是出格。
商人而能够做到像范蠡、金庸那样的儒商、道商,就是出格大丈夫!
一般人学儒就学儒了,不会去修道;一般人修道就修道了,不会同时去学佛。可是在这个时代,现在跟我们同呼吸一口气的,一个大师--南怀瑾先生却同时又学儒、学道、学佛,是真正的出格大丈夫,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传承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真气。真正是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可是,有些迂腐的教授们却讨厌这个不好好研究正统学问的左道旁门的老头子,有些笨头笨脑的道士、和尚居士们又说,你南先生去搞这些世智辩聪的鬼名堂,不是纯正的修行人。我哑然失笑,君子不器,这些小儒、小道、小和尚喇嘛眼光太短浅了。放着"君子儒"不做偏做"小人儒",放着"天子剑"不使偏使"匹夫剑"。我只好摇头。
选择:好邻居价值何止百万
"孟母三迁"和"千金买邻"
《引爆流行》一书的"环境威力法则"认为,一个人性格、信仰对行为的影响不如当前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大。环境中那些具体的、相对细小的因素可能成为人们流行行为的引爆点。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橘子过淮,甜的变酸。我们要勇于、善于学会转会、换位。比如,从结交狐朋狗友到结交天下英豪。
孟子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母亲仉氏守节养育孟子。原先,他们家离墓地很近,孟子从小就学会了些哭丧啊拜祭啊等等事情,每天玩得不亦乐乎。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搬到街市上。因为家里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自然就学会了些做买卖啊"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啊等等游戏。母亲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搬到了学堂旁边。这下就好了,孟子开始学习"揖让进退"这些斯文人的事情了。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应该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孟子后来的伟大成就,有一半功劳要算到他妈妈的身上。我们需要处在成材、成功的环境里。陈安之说他当年在安东尼·罗宾的机构工作,学会了很多东西,因为那里就是逼人成功的环境。
"千金买邻"也是很著名的故事。南北朝时期?熏季雅为了和学者吕僧珍做邻居?熏不惜斥资千金从吕的邻居手中购房。吕僧珍说他花费太多?熏季雅说?押"我是用百金买房子?熏用千金买高邻啊!"
假如花1000万人民币能买到南怀瑾先生隔壁的房子,我肯定马上付钱--当然,假如我有1000万的话。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人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外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在一个假设的监狱里,分别扮演罪犯和狱吏,结果"狱吏"们很快进入了角色,开始虐待"犯人"……不好的环境,使好人也变成了坏人。美国军人的虐待战俘,警察的刑讯逼供……大都是环境惹的祸!
龙游浅水,虎落平阳,这是不在其位。西汉初年?熏有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周勃。周勃不但在汉王朝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熏而且在刘邦死后?熏吕氏家族图谋篡夺刘氏江山的紧要关头?熏他力挽狂澜?熏平定了叛乱?熏迎立了汉文帝。后来因为有人告他谋反?熏被关进了监狱。狱卒对他百般凌辱。周勃无奈?熏只能向狱吏行贿。狱吏得了钱?熏立即改变了态度。周勃出狱后?熏感叹地说?押"我曾经统帅百万大军?熏自以为尊贵无比?熏哪里知道一个小小的狱吏竟然也如此尊贵?选"
西汉时的韩安国与狱吏曾有过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熏后来成了人们所熟悉的"死灰复燃"的典故。韩安国入狱?熏遭到了狱吏的百般凌辱。韩安国对他说?熏你难道就不怕死灰复燃吗?芽不怕我重新得势吗?狱吏很牛地回答说?熏燃起来我就撒一泡尿来浇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