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为孩子设计人生
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和个人兴趣,硬性塑造。小到一言一行、穿衣吃饭,大到职业、婚姻,都要求过高,限制过多,不给孩子一点自由,也不考虑孩子的意愿。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成才,一个假期让孩子上几个学习班,孩子没有时间玩耍。不能让孩子身心放松一下。而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体,具有自我成长的天性和潜能,他不是一团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尽管父母们为孩子的前程费尽心计,但多数孩子并没有成为他们所期望的“龙”,也没有按他们的设计行走人生之路,会带给孩子的只有心灵上的重压甚至伤害。有一些孩子由于父母平时要求过于严格,期望过高,一到重大考试就如临大敌,紧张焦虑,平时的水平发挥不出来。
(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证明,在影响人成功的因素中,心理素质起了决定作用。—个人心理素质好不好,有遗传影响,但主要是后天培养,其中家庭教育是最:关键的。然而一些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学知识,只关注孩子考试的成绩,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素质则知之甚少,考虑甚少。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棍棒教育的家庭不多了,但心理虐待明显增多。如一些父母动不动就给孩子加上各种帽子:“你真笨,你没治了,你让妈妈跟你丢人……”,有的限制或跟踪孩子和同学交往。岂知孩子虽小,但心灵和成人是相通的。而且,由于心理还很脆弱,缺乏对自我的认同,因此更需要父母的尊重、理解和称赞!
心理学家提醒人们,心理虐待对孩子的伤害远远大于身体惩罚,有的甚至成为心理疾病的根源,影响孩子一生。
(三)忽视自身形象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行动比语言更有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说的多,做的少;说的好,做的差,给孩子带来很大困惑。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由于接触社会增多,自我意识增强,开始以批评的眼光重新看待父母。因此销不注意,便容易引起孩子的厌恶甚至憎恨,损害了父母在孩子中的形象和尊严。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说学习多么重要,而自己整天打麻将,自己动不动就顶撞老人,而要求孩子顺从。尤其值得注意的,一些夫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的家庭,因害怕伤害孩子而勉强维持着,父母的虚伪往往令孩子十分反感。
(四)教育方式严重分歧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这就需要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上基本保持一致,使孩子在一定的约束中形成比较稳定的是非观,并进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家庭教育态度和方式严重分歧,一方严格,一方溺爱;一方让孩子出去了解世界,增长才干,一方把孩子锁在家里为考个好分数熬夜……特别是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抚育第三代中承担着主要角色,他们往往不加分析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私、专横、自控力差,且没有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很难有所作为。
(五)忽视孩子科学的性教育
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然而,一些父母常常把性教育与成年人的性行为等同起来,认为是不能公开的隐私;还有一些父母担心性教育会诱发孩子的性过错,当儿童向父母询问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时,多数父母不是训斥孩子,就是糊弄孩子。殊不知这正是向孩子进行早期性教育的很好时机。他们不懂得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也更珍视与异性的友谊,同时在与异性交往中迅速成熟起来。
(六)逃避父母应尽的教育责任
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不可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然而一些父母忙于工作,或忙于挣钱,而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到了一边。有的认为“树大自然直”,让孩子放任自流;也有的借口自己文化水平低,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心理学认为,孩子早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纠正,长大以后很难改掉。还有——些父母,因为孩子偶尔出现过失,或进步没有自己想象的快,便认为孩子不可救药,而放弃对孩子的管教,重要的是父母能够理解孩子,并鼓励乃至帮助孩子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家庭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要取得理想的效果,确是一门高超的学问。引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与天下父母共勉:“发现你的小孩,了解你的小孩,解放你的小孩,信仰你的小孩,变成——个小孩”。zhlzw.com中华勵志網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