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步行穿过街心公园。迎面走来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他仰起小脸儿奶声奶气地问我:“爷爷,揪树叶罚款吗?”他是那么认真、可爱。孩子身后花坛边上坐着一位文静的少妇,大概是孩子的妈妈,正冲我笑。我明白了:大约是孩子要去揪花坛旁修剪整齐的小黄杨树叶子,妈妈不让揪,说揪树叶要罚款的。孩子不相信,便问我。我连忙笑着对孩子说:“罚款!揪树叶是破坏树木,怎么能不罚款呢?”少妇笑了,对孩子说:“瞧,这位爷爷也说罚款。树叶不能揪,要爱护。要爱护这里的花草、树木……”我离开女人、孩子,又往前走去。这时,头脑中突然跳出了旧时启蒙读物《三字经》中的几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位妈妈教育孩子,可谓很有“义方”。什么是“义方”呢?“义方”是古人说的做人的正道。我们的古人是很重视“义方”的。《左传?隐公三年》中有:“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强调以“义方”教育孩子。除普及很广的《三字经》外,明末清初的学者朱柏庐在其《朱子家训》(俗称《朱柏庐治家格言》)中,也有“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的话。当然,古人说的“义方”有着时代的局限。今天,我们应赋予它新的内容。我认为,今天教育孩子从小要爱护公物、尊敬老人、热爱劳动等,就是今天的“义方”所应包含的内容。刚才在街头公园里所遇到的母亲之所以可敬,就在于她注意了对孩子从小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这是符合“义方”的。从那位母亲的有“义方”,我还想到了一些人的无“义方”。也是在街头公园,我见有的妈妈指着盛开的桃花对孩子说:“折一枝去,拿回去插到咱们家的花瓶里……”这是公然污染孩子的心灵,教其破坏公物。在公共汽车里,小学生身旁站着白发的老爷爷老奶奶,小学生却坐在那里无动于衷,不懂让座。不知其家长有没有对孩子进行过尊敬老人的教育。这类例子不胜枚举。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作为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疼爱孩子,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疼爱不等于溺爱和娇惯。一味地溺爱和娇惯,只会毁掉孩子。我主张,教育孩子要有“义方”。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