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一定要抛弃自己在孩子问题上的一切虚荣心!”市百优班主任陈玉莲23日做客晨报“家长学校”时说。
23日,晨报家长学校走入江汉区新华下路中学,邀请该校初二(8)班班主任、市百优班主任陈玉莲,就“家长最容易犯的教育误区”这一话题跟家长做交流。
陈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家长们阐述虚荣对孩子的伤害。“如果在一个差班,我就不会学得这么辛苦了!”这是两年前陈老师读高中的儿子在一次考试后对她说的话。那次考试,儿子成绩很不理想,以前争着去开家长会的夫妻俩,这次都相互推说自己太忙不愿意去开。
陈老师说,儿子不经意的话让她感到震惊,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并没有真正无私地关爱儿子,给他信心,而是不自觉地流露出家长的虚荣心,给孩子很大压力。从此她时刻提醒自己要相信儿子,为他打气。以后的每次大考她都没有主动问儿子的成绩,即便儿子成绩不理想也总是对儿子说“没关系,下次再来!”卸下心理包袱的儿子一次比一次考得好,高考更是超常发挥考入了理想学府。
别让孩子认为在为家长学习 “别让家长的虚荣让孩子认为自己在为家长学习。”陈玉莲说,不少家长为了激励孩子说:“为了你读书,我们省吃俭用,你再学不好,怎么对得起这些钱啊!”家长的初衷是好的,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激励孩子努力学习,但有些孩子听了这样的话,会偏激地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学习的动机太消极,一些叛逆的孩子,为了跟家长作对干脆不学。另外,这些话还会给孩子心灵投下阴影,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常能在学生的-想象作文中看到“我再考不了年级前几名该怎么办?”“再赶不上某某同学,怎么对得起父母”等语句,孩子们思想包袱非常重,这样不可能学得好。
别教孩子不正当“竞争” “这资料别拿到学校去给同学看,你自己学就好。”有些家长会在不经意间传输给孩子不正当的“竞争”意识。家长要鼓励孩子与能人、先进人物较量,正确对待胜负,还要教孩子只有有益于社会进步的竞争才是道德的,凭自己的真实本领取胜,而不应耍小手段取得暂时领先。学生有正当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提高社会生存能力。 别不遵循孩子发展规律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孩子成绩不好,花钱请家教,成绩就会上去。这其实有违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家教确实会使某些孩子成绩提高很快,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因家教占用时间过多,老师布置的任务只有拖到很晚,睡眠不足,上课打瞌睡,没有听懂,再请家教补,造成恶性循环。适当补差可以,但如果长时间地请家教,只会导致孩子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正确的做法是向孩子强调课堂45分钟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向课堂要质量,上课不认真听,课后花几倍的时间也不一定补得回。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