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键是培养习惯

作者:教育专家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0-09-02

进入新学期,各学校忙于教学准备,家长们忙于为孩子提供学习条件,众多媒体忙于引导学生。大家所关注的,还是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历来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今有专家指出,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孩子提高学习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直接: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习惯成自然,便成为一种潜意识,在人生中发挥着永恒的作用。照此说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点应当有三:  一是渴望学习的习惯。学习作为学生的主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为重要。这些习惯主要包括:形成高度自觉与追求的学习习惯,确立适合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的习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科学安排学习时间的习惯,认真听讲坚持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查漏补缺的习惯,练习写作的习惯,定时复习巩固和自我监测的习惯等。对新入学的孩子,尚需养成正确坐姿、握笔写字、听讲阅读、做好作业的习惯等,都需要家长、教师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中加以引导与鼓励。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必定有适合自身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助推器”。不少家长把主要精力用在辅导孩子学习上,不如把精力用在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比如说,一个人如果从少年时代起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长大了再培养就很困难。有人计算过,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要重复21次以上才有可能得到巩固。所以有学者建议,在中小学实施校园阅读工程,促进儿童阅读,培养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必修课,即使在大专院校,阅读课也应纳入学分制管理。

二是守时惜时的习惯。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是最模糊或最容易被忽视的概念,也是造成孩子学习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家长应把包括按时上学、按时到课、按时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按时完成学业等作为“守时”的关键环节持续不断地加以强调和督促。除此,教育孩子懂得惜时亦重要。凡上过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缺一堂课、一天课不补漏,便会影响到下一堂新课的理解与吸收,一步跟不上,便步步跟不上,日积月累,失去学习兴趣后,也就失去了进取心和未来。因此,培养孩子守时惜时的习惯,就等于教会孩子今后怎样学习、怎样进步、怎样生活。

三是增强体质的习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逐渐呈下降之势:近视、肥胖、缺钙、早熟等,令人担忧。为此,将强健学生体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迫在眉睫。比如饮食。许多疾病的根源在于生活方式有问题。营养学家说:“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五谷杂粮吃个够。”说的是一种膳食平衡。如果孩子形不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不健康习惯,就可能会影响他的终生健康。再比如说锻炼,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加强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事关未来的战略问题。学校与家长应当协调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广大青少年每天坚持一小时阳光下的体育锻炼,形成锻炼习惯,增强体魄就有了基本保证。

除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守时惜时、健康的饮食与锻炼习惯外,还需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文明礼貌的习惯、助人为乐的习惯等。须知,良好的习惯就像存储在自身的“资本”,人在一生中都将会获取到它的高额“利息”。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养成教育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