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而言,时间概念是相当抽象的,需要持续不断地透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来练习,才会慢慢成熟,并逐渐奠定起时间管理的能力。
「妈妈,我跟你说喔,我今天好晚就起床了……」玮珊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
「啊?好晚就起床了?」一时没意会过来,妈妈有点愣住了。
转个弯想一想,「你是说,早上起来的时候,天空还黑黑的是不是?」
「对啊!那个时候还很晚耶……」
原来,天还没亮就起床,就是玮珊说的「好晚就起床了」!
这种「听起来怪怪的话」,在你的生活中或许不时会遇到,也可能明明就是上星期发生的事情,孩子还兴高采烈地说「昨天我们去动物园的时候……」,你也许会纳闷,孩子的记性有这么差吗?
早上晚上、昨天今天、这星期下星期、以前现在、刚才等一下,这些对成人都是最基本不过的名词,也是语言中的必要元素,但是,这些关于「时间」的概念,对孩子来说,其实都是非常抽象的。
就如同孩子先学会数123,但不一定了解「1个、2个、3个」这些数量的意义,时间概念也是一样,孩子可能从人际互动中模仿到不少关于时间的语汇,但未必清楚了解它的意思。也因此,很多孩子将已经过去的都叫昨天,只要睡觉醒来都叫明天。
从具体生活作息认识时间
幼儿阶段,对时间的感觉是需与具体的生活事件作连结的,像下午放学后去公园玩,晚上吃完饭后看电视等等。这时,孩子对时刻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即使会用一些时刻的语汇,也大多是习惯性的应用,例如,孩子说「我6点吃晚餐」,并不是真的知道6点的意义,可能只是因为妈妈都会这样说。
小学低年级的阶段,因为生活作息会与时刻产生密切的关联,孩子开始知道几点该起床、几点要到学校、几点放学等等,加上在学校也会学习认识时钟,所以对时刻的概念渐渐清楚,也能简单报读时钟上的时间(整点及半点)。
喜欢的事,觉得时间过好快
至于对「期间」概念,幼儿园阶段虽然约略感觉事件与事件之间经过的时间长短,但由于对时间单位还不了解,而且还会受到生理及心理因素的影响,例如:肚子比较饿的时候,就觉得午餐和点心时间隔得特别久;或者,因为很喜欢去公园玩,就觉得今天下午过得特别快……。这样的情况在成人身上也常发生,但不同的是,成人知道这期间经过的时间量是一样的,只是感觉不同而已。
开始认识及运用时间语词
6岁多的孩子,就能够使用基本的时间单位来描述事情,对1秒钟、1分钟、1小时的时间量已有初步的概念,知道1分钟有60秒、1小时有60分钟;他们也开始对月、日、星期有所认识与感觉。
在「顺序」的概念方面,在幼儿园阶段对事件的先后顺序已有初步了解,虽然或许还无法完整描述一段时间内从头到尾所经过的事件,但对「以前、以后」的概念都能够掌握。上小学以后,孩子更能灵活使用「之前」「之后」「先…」「然后」、甚至是「几点的时候」等词语来表达事件的顺序。
至于在「周期」的概念上,幼儿园阶段虽知道有些事件会重复发生,但较无法清楚理解中间的间隔,或明确预测下次发生的时间;到了小学低年级,孩子对于每日、每周的例行事件就较能掌握,知道每天什么时刻会做什么事、每个星期几上什么课等。不过,理解愈长的时间周期,困难度会愈高,所以每月、每季、每年的概念,就需要更多时间才能确实了解与应用。
关于「连续性」的概念,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约略知道时间是连续的,但观念并不清楚;小学以后,因为会看时钟,了解时间是不会因为睡觉或其它事情而停止的。
善用方法,学习「时间」更轻松
有时孩子吵着要看已经错过了的卡通,或者临出门前却坚持一定要先完成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爸妈可能常为了这些小事搞得快要抓狂;不过,了解孩子的时间概念发展进程后,就比较能理解和体谅孩子的行为了。你可以配合孩子认知发展的程度,来加强孩子对时间的感觉。
․具体的表达方式
对于「时刻」和「期间」概念还不清楚的孩子,要下达与时间有关的指令,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具体的事件或指标来辅助。孩子虽然不知道「4点才能吃点心」、「9点以前一定要上床」到底是指什么时候,但爸妈如果说「午觉醒来就能吃点心」、「听完晚安故事就要上床睡觉」,较容易理解。
․时间工具帮助大
选择一个钟面简洁、数字清楚的时钟来教孩子认识时间。在陈述事件的时候,带着孩子观察,例如:「短针指到6的时候可以看卡通」、「我们在长针指到10的时候就要出门啰」。此外,还可以让孩子观察分针、秒针、时针的转动快慢,慢慢理解时、分、秒的关系。
为了培养「周期」的概念,请为孩子准备一份专属的月历,让他每天在月历上作记号,例如:过一天就画掉一天、在格子里画笑脸或哭脸记录心情、倒数距离生日还有几天等。另外,让孩子练习做计划,用简单的文字或图案代表要做的事情,例如:在每个星期二画一本书,代表是去图书馆的日子。
时间管理,从小开始
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对时刻的理解、对时间量的感觉,都有助于孩子控制行为及规画生活的能力,这些都是时间管理的基础。
爸妈尽量让孩子拥有规律的作息,自己也必须作好榜样,让孩子学习从容面对生活事件。此外,可让在固定的时间参与固定的家事,并善用时钟、月历等辅助工具作为提示,练习规画事情的执行顺序,例如:计划星期天要做哪几件事,顺序是什么。当孩子再大一点,还要学习区别事情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例如:在某个情境下,给孩子几个选择,让他想想哪一个必须先做,并且和他讨论这样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影响是什么。透过这样的历程,逐步建立起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