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从鬼谷子看现代管理:张绪通解读鬼谷子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9节:领导管理者圣人(2)


  《鬼谷子》认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要有好国家、好社会、好家庭、好团体,就非有好领导不可。怎样才能

  保证只有好领导,没有坏领导?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课题。这就确定了上面的(2):领导者必需具有好的素质,包括品格、健康、智慧和精神。《鬼谷子》用了很多的篇幅来阐述它的细节、规格和要求,我们将在后面仔细地探求。

  《鬼谷子》接着说:“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阴阳”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根据出土的文物证明,中国人认识“阴阳”这个概念,可能有一万多年,而伏羲氏根据阴和阳的数学展开,阴+阳的三次方,开出来就是“八卦”。中国历史很郑重地记载了伏羲氏画八卦的事迹。周文王再把伏羲氏阴阳三次方推展到六次方,就是《周易》的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哲学原理成为周朝立国的指导原理,居《五经》之首。

  以最简单的方法来说明阴阳:阳就是正,阴就是反,也就是辩证法—矛盾的对立和统一。阴阳矛盾论是很高层次的哲学理论,它指导着人们的宇宙观、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历史观等。作为一个有作为的领导者,绝对不能不懂得辩证法。《鬼谷子》说:“捭(开)阖(闭)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领导者必需具有辩证法理论的修养,为什么呢?是为了用以“命物”。 第一位详细注解《鬼谷子》的是梁朝的道士陶宏景,当过梁武帝的顾问。他住在山里,人称“山中宰相”。他注解《鬼谷子》的“命物”两个字为:“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著,须‘立名以命之也’。”后代的学者们都学陶宏景的说法:给“物”起名字。其 实,这个说法很不妥当。试想一个领导者,千辛万苦修养得到辩证法的理论知识和开闭的技术方法,却只用来给天下万物起个名字,显然 是把“命物”两个字都理解得太过肤浅了。首先,我们必须看《鬼谷子》说的这个“物”是什么?上面《鬼谷子》曾说过:万物。”那么这里的“物”至少应该是万物。陶宏景的注解,在此只说“物”,并没有提到过“万物”。但万物的内涵是什么?譬如,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就是说:万物都有正、反的两面性。万物不仅是指植物、动物、人类(人类也是动物的一种),同时也指一切事与物。用的是广义的解释。因此,谷子》这里的“物”、“万物”也应该是广义的,包括:人、事、物。“命”的字义,除了解为“命名”之外,还有十几种的意义,从《鬼谷子》这句话上下连贯起来读,如果命与令连用的话,意思就比较相近多了。这个“命”应该是“令行禁止”,正说明:一个管理者应该要做的事,也就是“管理”、“处置”、“整顿”、“统御”、“调控”的意思。圣人——管理者,用辩证法的理论和技术来管理人、事、物。这样一来,意义就通顺多了。这样就确定了上面的(3),管理者必需具有辩证法的修养。观阴阳之捭阖以命物,就是:管理者依阴阳的辩证理论、捭阖的技巧去管理、处置、整顿、统御、调控一切人、事、物。 管理者必需有使命,救亡图存,是上面所说的(4)。《鬼谷子》继续说:“知存亡之门户……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之今,其道一也。”为什么管理者的使命,从古到今是“救亡图存”而不是别的?这就是辩证法的重要性了。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存在于阴阳的矛盾之中,阳必定朝着与自己相反的阴转变。什么是阳?“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什么是阴?“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无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生命进行的极点,就是死亡。当人们正在喜庆尊荣富贵的日子,就是最要担心忧患苦辱可能霎时降临的时候了。庄子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事物,认为一个九十岁老人的生日,只应该吊,不应该贺。在不懂辩证法的人群中,这是不可思议的。正在安乐得意的时候, 苦辱、诛罚的种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在发芽了。矛盾因内外在条件的催化而分裂。世间没有无缝的墙,没有无节的木。墙崩于缝,木毁于节。世间没有不亡之国,没有不灭之家。世间国多亡于腐败,家多灭于淫乱。领导者因为具有辩证法的修养,所以他比众人敏感,先知先觉。他必需知晓矛盾转变的契机,就是“知存亡之门户”,同时负责“守司其门户”。为什么《鬼谷子》整天叫着:存亡,而不说你好我好大家好。去描画一个领导,领导着大家太太平平,和和睦睦,丰丰富富,快快乐乐过着安乐尊荣的日子?殊不知,“安乐尊荣”是表象;“忧患死亡”是实 质。表象越盛,实质越凶。正如《鬼谷子》说:“阳动而行,阴止而藏。 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动者,德相生也,阴静者,形相成也。”要过 好日子,就必须不断地除去死亡的因子才行。老子说:“圣人不病,以其 病病,是以不病。”(《道德经》第七十一章)就是说:圣人不生病,不是 他不会生病,而是他不断地‘病’病,就是不断地‘祛’病,所以他健 康不病。不生病的秘诀是不断养生保健,所以他不生病。最愚昧的就是:“讳疾忌医”、“粉饰太平 ”。 《红楼梦》中贾探春有几句话很有分量,她说:“可知这样大族人 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 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这位三姑娘的与众不同。这里她提出了“外在矛盾”,就是“从外头杀来”;和“内在矛盾”,就是“从自家里自杀自灭起来”。她指出:内在矛盾比外在矛盾要恐怖和厉害多了。什么是内在矛盾?凤姐道:“……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哪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她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她们就‘指桑骂槐’地抱怨。‘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儿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事。”(《红楼梦》第十六回)这些“全挂子的本事”,在一般人看是“本事”,从辩证法来看,这些都是促成矛盾分裂和激化的触媒体,这样的中介条件越发展,家族的崩坏与毁灭就越迅速。为什么这些管家奶奶(贾家的重要干部)都要这样做,就是为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