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桥阴森着面孔诽谤邓小平同志:"是老牌机会主义者,连托洛茨基都不如!"
王洪文说:"邓小平去年6月到上海,私自找马天水谈话,让他有事不要找市委,要直接请示他,搞得我们几个市委书记都不管用了。"
姚文元说:"去年主席批给政治局的几条指示,怎么那么快就传出去了?还有那些小道消息,搅得人心惶惶,要查一下,根子到底在哪里?"
江青气冲冲地说:"根子就在政治局!国务院政治研究所就是造谣总公司,邓小平你就是总经理!下面还有分公司,分经理。"
面对"四人帮"一伙肆无忌惮的攻击,邓小平始终神态自若,一言不发,搞得揭发批判的人尴尬。
迟群恼羞成怒地责问:"邓小平,你不吭声就是顽固对抗!"
江青也无可奈何地说:"你们是少见多怪呀!政治局每次开批邓会他都是这个样子,死猪不怕滚水烫嘛!"
在胡健发言的时候,姚文元被值班秘书叫了出去。不一会,他神色有些慌张地返回来,和王洪文、张春桥低语了一阵,没等胡健讲完,王洪文就急忙宣布散会,让我们先离去,政治局的同志留下有重要事情研究。
于是,迟群、谢静宜就带着我们离开了紫光阁。政治局又研究什么重要事情,我就不得知了。
江青高举起"批邓"大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上,如此激烈地"批邓"。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爆发第三次"炮打张春桥"
真的,"凡事有三"。继1967年的"一·二八"、1968年的"四·一二"两次炮打张春桥之后,忍耐了八个春秋,第三回炮打张春桥在1976年春天开始了,到了清明节那天,达到了高潮--轰轰烈烈的"四·五"运动。第三回炮打张春桥,不光发生在上海,而是席卷全国,声势浩大。
说实在的,两个"一号文件"上,都没有张春桥的大名,明眼人都知道,毛泽东对张春桥投了反对票。要不,为什么一回提名邓小平,一回提名华国锋,偏偏不提似乎注定要当总理的张春桥。
炮口,再次对准了张春桥!
街头流传新编儿歌:
三人十只眼,
阴谋篡大权。
唯恐天下还不乱。
同志们,怎么办?
就是要和他们顶着干,
要把他们的阴谋来揭穿!
所谓"三人十只眼",谁都明白:江青、张春桥戴眼镜,两人八只眼,加上姚文元,不就"三人十只眼"了!
另一首新儿歌,也够辣的:
蚍蜉撼大树,
边摇边狂叫:
"我的力量大,
知道不知道?"
大树说:
"我知道,
一张报,两个校,
几个小丑嗷嗷叫。"
这里的"一张报",指的便是上海的《文汇报》;"两个校"则是"四人帮"当时的据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常用"梁效"这笔名发表大块文章,攻击周恩来,批评邓小平。至于"几个小丑",指的便是"四人帮"。
第三次炮打张春桥的导火线,就是那"一张报"。
3月5日,是周恩来的诞辰。新华社在这天凌晨播发了沈阳部队指战员学习雷锋的电讯,内中提到了周恩来对雷锋的题词:"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党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全国各报差不多都在3月5日全文转载了这一电讯。然而,3月5日的《文汇报》与众不同:第一版醒目地刊登于会泳手下那个文化部写作组以"初澜"笔名所写的大块文章。这"初澜"是于会泳挖空心思才想出来的,取义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蓝苹也;青,江青也。"初澜"即"出蓝"的谐音。新华社那条电讯,被挤到第四版去。据说,因"版面不够",删去了电讯中周恩来的那四句题词。可是,也就在这个版面上,居然腾出位置,刊登了吹捧毛远新在辽宁"政绩"的两部电影的广告。
3月5日《文汇报》一发行,《文汇报》社不断接到读者质询电话;"为什么删去周总理的题词?"
"三·五"事件尚未平息,"三·二五"事件又风波叠起。
那是二十天后,《文汇报》头版刊登《走资派还在走,我们就要同他斗》的新闻稿。文中有一句话,深深激起了读者的震怒。那句话说:
"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
所谓"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是当时对邓小平的"专用代词",谁都一看就明白的。至于"党内那个走资派",显而易见,是指周恩来。
"《文汇报》骂周总理是'党内走资派'!"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众多的读者反反复复捉摸着《文汇报》头版的那句话。短短几天之内,《文汇报》接到抗议信件四百二十多封,抗议电话一千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