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迅速地恢复了平静。
这天零点,先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紧接着上海各报与中央各报一样,都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重要新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作出两项决定,即《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出版〈毛泽东选集〉和筹备出版〈毛泽东全集〉的决定》。
这两项决定是以华国锋为首的中共中央在10月8日作出的。
另外,这天还同时下达中共中央文件,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0月7日作出决定,由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一定是中央在开政治局会议!"看着报上刊登的两项决定,看着中共中央文件,上海的"四人帮"的同党们,作出了"合乎逻辑"的解释。
警报解除了!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10月12日:上海又要"大干"
其实,马天水是奉命向王秀珍打那个长途电话的。
马天水此人在宦海浮沉多年,曾总结出一句"名言":"第一把手不好得罪。"
他所说的第一把手,亦即顶头上司。
他总是举"顺风旗"。
在陈毅市长手下,他照陈毅指示去办;
在柯庆施手下,他听命于柯庆施;
在陈丕显、曹荻秋手下,他曾与造反派分庭抗礼;
在张春桥得势之后,他"痛改前非",成为"结合"干部;
10月7日,当他刚到北京,要他"急转弯",他一时转不过来。因为张春桥、王洪文已经给他许愿,让他做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何况他这几年在上海替"四人帮"看家,他的命运早已与"四人帮"紧紧连在一起,成为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所以他会骂出"宫廷政变"之类的话。
不过,他毕竟是"三朝元老",经历过许多次政治风云。他在北京开了两天会,知道"四人帮"败局已定,无可挽回,他就不能不为自己拨小算盘了。他再一次以为,"第一把手不好得罪",只是此时他心目中的"第一把手"不再是张春桥,而是华国锋了。
马天水按照中央的意思,给王秀珍挂了电话。上海放松了戒备。
10月9日晚上,马天水又一次给上海挂电话,转达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徐景贤、王秀珍明天上午来京开会。
10月10日上午,徐景贤、王秀珍在临行前又通过各种途径向北京摸情况,得知"四人帮"真的被捕。不过,他俩又有点疑惑:"马老"的话,总不至于不可靠吧。
临行之际,徐景贤、王秀珍作了"一去不复返"的打算。他俩作了吩咐:"作最坏的打算!如果我们去了以后,两三天没有消息,你们就决一死战!"他俩委托王少庸、冯国柱、张敬标三人负责上海工作。
徐景贤、王秀珍腾空之后,上海"基地"失去了首领,陷入混乱之中。尽管上海市民兵指挥部下达了一级战备的状态,但已是群魔无首了,"马、徐、王"这"三驾马车"都离开了上海。
"一到北京,就给我们打电话!"冯国柱、张敬标、叶昌明曾再三关照徐景贤和王秀珍。
一到北京,徐景贤和王秀珍便明白了一切。他俩几次给上海"基地"打电话,那话是含含糊糊的:"家里怎么办,等一两天我们回来再说。"
后来,陈冀德这么记述:
"10日下午三时。朱永嘉通知我到写作组开会。在场的有王绍玺、萧木、顾澄海。朱永嘉说:徐景贤、王秀珍两人已去北京了。他们临走时约定一到北京马上打电话给上海,好让在家留守的人放心。结果等到晚上九点多,还没有接到徐、王的电话。朱永嘉从市委回来说:徐、王在郑州被勒令下飞机接受检查,并说载他们的飞机不是专机,而是沿途把山东等省市书记放下再到上海接徐、王二人,起飞后也不是直飞北京,在中途又多次停顿。朱永嘉和留守上海的冯(冯国柱)、王(王知常)、张(张敬标)分析这种情况很反常,气氛又紧张起来。到半夜一时左右,朱永嘉又从大院里带来消息,说他已和徐景贤通了电话,徐景贤叫大家不要动,等他们回来再说。王知常马上说:时机又错过了。我的心又沉了下去,我想徐景贤一定是投降了。他们大家都投降,我也决不投降。" (注:青野、方雷:《邓小平在1976》,下卷,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3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