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纪实长篇:“四人帮”兴亡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109节:"文官"要夺华国锋的权(35)


  患帕金森症的毛泽东,用颤抖的手,给华国锋写下三句话:

  "慢慢来,不要着急";

  "照过去方针办";

  "你办事,我放心"。

  死了周恩来、朱德,倒了邓小平,病了毛泽东,中国政局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华国锋被毛泽东指定为接班人,不过几个月而已。接班人之争,愈演愈烈。

  在姚文元的指挥下,大报、小报组成一支声势浩大的啦啦队,在那里歇斯底里般大喊大叫:

  "邓小平的整顿就是复辟!"

  "警惕还乡团!警惕党内资产阶级!"

  "打倒新老走资派!"

  "揪出邓小平的代理人!"

  姚文元还下令组织编写《赫鲁晓夫怎样上台》、《吕后怎样各个击破诸侯王》之类"以史为镜"的材料。

  不过,他们心里也都清楚--

  江青说:"我手无寸铁,他们要搞我是很容易的。"

  张春桥说:"我们只有笔杆子,没有枪杆子。"

  王洪文则说:"我最担心的是军队不在我们手里。"

  他们不约而同,都把目光投向枪杆子。

  1976年8月10日,上海的一次密谈,传来使"四人帮"万分焦虑的消息。

  这天,一个穿绿军装的人物,在上海延安饭店与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这"三驾马车"聚首。此人名叫丁盛,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司令员,现调任南京部队司令员(与许世友对调)。

  本来,丁司令从南京来沪,马、徐、王只是作礼节性的拜访。不料,这次拜会成了一次极为重要的密谈,一直到夜半才结束。

  丁盛透露军内秘密情况:

  "我从广州调来南京,只身上任,在南京很孤立。六十军不听我的。这个军的几个师,就摆在无锡、苏州到上海一线,对上海是一个大威胁,你们要有所准备!"

  马、徐、王闻言,面面相觑。上海号称"四人帮"的"基地",如今处于六十军的枪口之下。六十军连丁盛都控制不了。万一六十军有个什么行动,上海这"基地"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这消息传入"四人帮"耳中,他们怎不为"基地"的安全日夜担忧?

  王洪文甩掉钓鱼竿,突然出现在上海。

  王洪文在上海只作短暂逗留。他的声调显得急促:

  "要警惕中央出修正主义!要准备上山打游击!"

  "要赶紧把仓库里的枪支拿出来,发给工人民兵--我们要建立第二武装!"

  王洪文曾说过,搞民兵,他是内行--"文革"前,他在上海国棉十七厂就是民兵连长。

  1967年8月4日,王洪文出任总指挥,踏平上柴"联司",这位"造反司令"就已经意识到手中要有一支"武装力量"。

  张春桥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他在总结踏平上柴"联司"的"经验"时,就亲笔写下关于"武装左派"的七点意见。

  1967年8月7日,姚文元从北京打电话给王洪文作了具体布置:"春桥同志和我共同表示一个明确的态度,支持成立上海民兵指挥部,建议先组织武装民兵十万人左右。"

  那时候,张春桥、姚文元是王洪文的"首长"。1967年9月,在上海外滩三十二号,王洪文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召开会议,落实"首长"的"重要指示"。

  一支上海工人武装队伍,便在"斗争"中建立起来了。

  从一开始,王洪文就强调:"军队不能领导民兵,民兵的领导权要掌握在上海市委手里。"

  王洪文曾直言不讳地说:"在上海民兵成立的时候,张春桥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上海'工总司'来组织,就避开了上海警备区,实际上就夺了上海警备区的民兵领导权。"

  王洪文还点明了其中的奥秘:"因为上海警备区有两派。这两派中间,实权是掌握在不支持上海市委这一派手里。"

  王洪文向上海两家工厂下达了制造步枪的命令。这些步枪,用来武装上海民兵,据说这叫"自力更生"。

  他又向部队要来一批重武器,武装上海民兵,其中有一三○火箭炮、一二二榴弹炮、八五加农炮以及水陆两用坦克二百三十四辆,摩托车四百三十八辆。

  这么一来,上海民兵成了一支颇有战斗实力的武装。

  王洪文抓民兵工作,还有所"发明"。1970年6月7日,王洪文在上海国棉十七厂的民兵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民兵三位一体",亦即把"民兵、治保、消防"三者结合在一起。

  在王洪文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之后,在1973年9月18日,他对上海国棉十七厂的代表说:"厂里的'三位一体'经验,要抓一抓,总结一下,否则我在北京讲话讲不响。"

  于是,上海国棉十七厂的民兵,便来了个:"王副主席指示为纲",贯彻王洪文的"三位一体"指示。1973年国务院一六二号文件转发"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上海城市民兵情况调查》,便介绍了上海国棉十七厂的"三位一体"经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