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才培养的三种途径
通常情况下,游戏人才的培养有三种途径,一是企业自主培养,二是通过大学教育培养,三是职业培训机构培养。虽然目前中国IT界自学成才的人才不在少数,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而言,这毕竟是无可奈何下的权宜之计。批量生产人才,是游戏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仅仅依靠传统渠道甚至非正常渠道获取优秀人才的老办法,无疑于固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淘汰。
对企业而言,自主培养人才是无可奈何下的一个选择。更要紧的是,这种人才培养计划,往往成为一个额外的负担。不仅培训费用不菲,培训的效果常常是不尽如人意。与高等教育相比,企业自主培训的内容尽管更接近于生产实际,但是全面性、系统性、专业性却差了一大截。企业自主培训的时间总是很短的,大量丰富的游戏内容不可能被学员完全接受和消化。临阵磨枪式的培训,肯定不会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另外,企业自主培训毕竟只解决了企业内部的人才问题,而不能满足整个游戏产业的人才需求。期望企业自主培训能够出现大量人才,以缓解中国游戏产业的人才危机,无异于天方夜谭。
大学游戏专业教育有其特殊的优势。其一,学制时间长,可以比较系统地进行学习游戏及其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其二,学生有一个比较正常的学习环境,学习的效率比较高。其三,师资力量在理论与技术层面都可以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深度。不过,大学里的游戏专业也有其不利之处。由于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又因为缺少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而进行教育调整,往往使经过大学教育的游戏人才不得不重新进入职业培训机构,重新学习。简单一句话说,中国高等教育本身固有的弊端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不足,不能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结果。
职业培训培养游戏人才,其优点在于能够跟随市场发展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使学员能够很快掌握一门或多门技术,现学现用。其短处在于,许多小型职业培训机构缺少人才培养的规划,甘心永远坐在"游击队"的位置上,不思进取。由于缺少产业发展的战略眼光,一些小型职业培训单位的培训质量往往偏低,对急需高端游戏人才的游戏软件企业而言意义不大,同时,小型的职业培训单位也不大可能对游戏人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批量生产,因此对产业的发展的影响非常小。
一些优秀的大型职业培训机构则综合了企业自主培养和大学教育培养两种途径的优点,走出一条新路子。
首先,由于有着雄厚的资金与高水平的教职工队伍,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兼顾全面性、系统性、实践性等多方面的具体要求,根据当前社会需要的游戏人才要求对学员进行全新的塑造。
其次,大型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可以使拥有不同的背景的学员往不同的方向进行发展和塑造。这对批量生产业界急需的不同类型的人才,以及对产业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游戏工厂等项目,也可以大大强化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实战训练的延续。
再次,大型职业培训机构可以通过自身的实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学员真正能够学有所用。通过与游戏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型职业培训机构可以定期、长期、定向地为游戏生产厂家提供游戏人才,一方面解决了学员就业的问题,一方面也解决了企业寻求合适人才的瓶颈问题。
最后,由于大型职业培训对象定位于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因此可以产出大量产业急需的高端游戏人才。无论是对于企业培训而言,还是对于高等教育不足的补充而言,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综上所述,优秀的大型职业培训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产业界技术人才革新的潮流和窗口,也是培养中国游戏产业无可置疑的中坚。
当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游戏产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还需要参与中国游戏人才培养的各方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尤其是已经探索出人才培养新路子、拥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产业影响力的大型职业培训机构,必须联合国家高等院校一起努力,通过正常的教育途径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培养出更多的高端游戏人才。目前,游戏学院就已经跨出了这一步,与相关的高等院校进行密切合作,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并为各大专院校提供游戏动画设计、手机游戏、网络游戏三个专业的课程。这种高等教育与民办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很有可能成为将来中国游戏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并成为解决中国游戏人才短缺最有效、最有力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节企业自主培养人才
1.企业自主培养的利与弊
从市场经营的角度而言,一个企业因生产的客观需要,往往是不愿意自主培养人才的。他们巴不得每一个进入企业的员工都是熟练的高技能人才,这样既能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节省为数不菲的培训时间和财力成本。因此,除了某些特殊行业之外,一般人才招聘会上的单位往往都注明"有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全面、熟练"等要求。但是,由于游戏产业人才缺口实在太大,很多游戏企业不得不放低门槛,充实游戏开发队伍。在中国游戏人才缺口特别大,而目前又缺乏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环境下,企业的这种被动行为,有着非常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