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21节:从打压到引导

  只有一点点遗憾:目前中国庞大的计算机人才中,游戏方向的人才太少太少。事实上,凭着强大的人才储备,我们改变这一现状只需要在人才培养这个小小的环节上再稍稍加一把劲。

  4.再见,冬天!

  没有理由否定,中国游戏产业已经走过了严冬。

  社会歧视的观念正在冰释,国家打压的政策已经解冻,游戏技术早已发芽壮大,产业生产正在蓬勃发展,游戏业界人士的一腔热血正在燃烧,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正在向中国游戏产业走近!从诸多因素综合分析,中国游戏产业已经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只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中国软件业和中国游戏业将获得此前中国企业从未获得过的发展,而这一后果将是历史性地改变整个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史上的地位。故而,对于世界而言,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次"破冰之旅"和"迎春之旅"。

  再见,冬天!

  第四节从打压到引导---游戏产业政策转变背后的宏观视野

  1.政策:游戏产业的晴雨表

  非常奇怪,在国家已经明确支持游戏产业发展的今天,中国乃至世界媒体对电子游戏的负面报道仍不见少。我们承认,青少年过度沉湎电子游戏的现状远远没有改变,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这种沉湎电子游戏的直接原因虽然出自电子游戏,但其根本原因却在于人类固有的欲念。因此,电子游戏产业的本身绝不可能因噎废食,停止发展,或施以打压和消灭的手段。人类这种新颖的娱乐方式,必然随着中国渐渐融入世界而向中国人群渗透。这个大势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因此,中国政府对游戏产业的发展历来带着一种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游戏产业过度和不适当的发展,会大大冲击"两个文明"建设和教育产业。另一方面,鉴于游戏产业对于GDP的重大贡献,及其重要的产业带动能力,这个新兴产业又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当游戏产业的发展偏离正常轨道时,政策便加以控制和打压;当游戏产业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时候,政策便随之跟进支持。媒体的宣传,则又是国家推行政策、施行有效监督的的一种具体手段,不足为怪。由此可知,政策作为"晴雨表"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游戏产业本身所决定的。

  政策绝对是一柄双刃剑,游戏无疑也是一柄双刃剑。如何掌握政策的度,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互不矛盾,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应该考虑的事情;而如何掌握电子游戏发展的度,使电子游戏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人群的智力水平、不妨害教育、文化和人群心理健康,则是电子游戏的制造商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这里,国家政策对于电子游戏产业而言,无疑具有完全的主导作用。但是,反过来说,假如游戏产业本身的发展能符合国家创造和建设"两个文明"和创造巨大社会效益的要求,那么,发展的主动权就很有可能转到电子游戏商的手上。无论如何,政策晴雨表并非单方面的因素可以完全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产业本身的发展是否合乎国家需要。

  这一点,值得所有的埋头苦干的电子游戏商注意。

  2.绿色经济排头兵:宏观经济中游戏产业的重要地位

  在宏观经济的视野里,绿色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世界生态退化、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越来越紧迫的今天,大力发展无污染的绿色经济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每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从中国国家战略全局考虑,中国绝不能长期扮演着"世界工厂"的命运,否则将丧失本来已经日渐稀少的自然资源,并在不久的将来失去国家和民族的生存空间,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将成为泡影。因此,国家把绿色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的突破口,意义深远;而作为绿色经济的排头兵,电子游戏产业的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以游戏产业的巨大产值和社会影响,往小了说,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绿色经济的发展是否成功;往大了说,就标志着着中国宏观经济是否已经走出工业时代的迷局,迎来一个崭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时代。

  此外,国家政策的制定者还要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来考虑中国游戏产业发展的问题。目前,世界贸易的"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各国保护、封锁和限制外国经济扩张、发展和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突破这一壁垒,必将由绿色产业来完成,而零污染的电子游戏无疑是一个极为有效的贸易武器。在国外纷纷出台政策,限制中国制造业产品倾销的同时,中国游戏产业却完全可以利用绿色的电子游戏产品,打破国外的贸易保护政策。

  因此,在宏观经济中,游戏产业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娱乐"事业,而是一个在"娱乐"界进行的一场生死较量。

  3.一场革命的来临---有关"游戏"的哲学、社会学思考

  在传统中国文化里,"玩物丧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但是,在现代科学日益发展的现代,人们发现,这一价值观念虽有一定的经验依据,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仍然不免失之偏颇。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有了以放松身心为目的的游戏活动。随着历史的进程,这种活动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绳戏、口技、影戏、棋、牌以及各种球类运动等,随之产生。这种与生俱来的游戏精神,有其深刻的医学和生理依据。从医学上考察,当人经过"玩物"和游戏完成一项任务后,大脑便会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乐和忘记痛苦,而几乎所有的娱乐游戏如围棋、象棋等,都具有这种功能。另外,从生理上说,人类永远逃脱不了"玩物"的欲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玩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放松身心,减少劳累、痛苦对身体的伤害,恢复身体机能。因此,玩物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身心运动,完全拒绝和压抑"玩物"和游戏,必然导致心理失调和性格变态。进入现代社会,在高强度、高能耗、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度过的人们,比以往任何历史阶段的人类更需要"玩物",更需要"游戏"。由此,更多的人认为,自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电子游戏的蓬勃发展除了有科学技术的直接原因之外,还有其更重要的心理学、社会学原因。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