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叫“风鸣”的男孩的出现,两个骗子的人生有了改变。那个男孩没有了父亲,因为家境贫寒放弃了学业,进城打工。在两个骗子看来,这个天真傻气的男孩子简直是最完美的下手对象。
计划就这样开始进行。他们接近风鸣,说要给他介绍工作,带他进了小煤窑。然而,一路上,风鸣的天真,善良,对他们无条件的信任,却改变了其中的一个骗子。在他身上,骗子找到了自己儿子的影子:“我的孩子和他一样,学习好。”最后,骗子和被骗的人之间,居然产生了真情,并为了救他,死在了井下。
故事有个善良的结尾,苦孩子风鸣拿到了三万块钱,可以继续去上学了。善良得到了回报,罪恶也得到了惩罚。
我被这个故事震惊了。我没有想到,导演李杨能写出这样的剧本来,在我眼里,导演李杨和我,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生活永远没有交集。
李杨是我的福星。
李杨导演的外表,总是一副儒雅的书生模样。他1959年生人。十九岁就考进了国家话剧院,1985年进入广播学院学导演。后来去了德国,在德国科隆完成了导演硕士学业。学习期间,他已经为德国电视台拍摄过三部纪录片。
对于我来说,无论出身、学历、经历,李杨导演拥有的一切,都是我想也不敢想的。然而,他却选择了这样的故事题材。后来熟悉了才发现,他在生活中同样是个热情洋溢的人,拍戏的时候高兴起来,他总是领着我们一大帮子人去下馆子,最后买单的人也一定是他。
煤矿工人的故事,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很多人都知道,山西煤老板有钱。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段子:北京的高档汽车店内,一天来了个衣着破旧背着麻袋的农民工,销售员见了礼貌地对他说:“要捡垃圾请到外面去捡,这里不能捡。”“农民工”把麻布袋放下:“我要一辆悍马,现金现付。”
有时候,几个伙伴一同走过一幢大厦时,会羡慕地说:这幢大厦被山西的老板买下了。
煤老板的钱,自然是从煤窑里挣来的。我的同乡里,就有不少人为了生计,去山西做矿工。据说,那里非常危险,常有瓦斯爆炸,造成人间惨剧。我的同乡说,事实上,在下井的矿工看来,瓦斯报警器的响声,往往会打断他们的操作,为了抢时间多赚些钱,他们往往会用水泼到瓦斯报警器上,以打断它的报警声。他们的微薄愿望,却往往直接酿就了大灾难的发生。
令我最为感动的是李杨导演对这些和我一样处在底层的人的态度。对于这些被生计所迫而犯下罪恶的人,他没有高高在上地去批判、嘲笑他们,而是以一种悲悯的态度平视着他们。我感激他会在剧本里保留这样的细节:两个骗子每次作案成功,第一件事就是往家里汇款;很多地方,我觉得感同身受:虽然是杀人犯,但两个骗子依然保留了农民的天然的自卑感,他们对城里人一直怀有莫名的羡慕和敬畏之心,被轿车司机破口大骂也只是默默地闪到路的一边,把头缩得更低。
很长时间里,我对“城里人”的态度,就是这样。
这部电影的主演李易祥,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好演员。在剧中,他扮演那个最终救了我的骗子,我的“叔叔”。戏里戏外,我都一口一个“叔叔”,把他真正地当成了我的叔叔。
“叔叔”李易祥在演出《盲井》之前,已经演过《千秋家国梦》中的鲁迅、《都市名片》中的出租司机马小弟和电视剧《征服》中的金宝。为了拍这部戏,演好成天和煤矿工人混在一起的骗子,他坚持不洗头不洗澡,不单单是外表,就连神态动作都变了。他回到北京时,他的女朋友看着他都害怕,说:“你怎么一点都不像原来的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