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ZHLZW.COM] >> 教育就是个性品质培养:好品性,好命运 >> 第五章 爱心培养的六个奥秘

【字体:  】      【发表评论

    
 
上一页返回目录页下一页

  

三、拥有同情心


许多年前,在弗吉尼亚北部,一个很冷的晚上,一位老人等待骑手带他过河,他胡须上的霜已在严寒中结成了冰。等待是永无止境的。在冰冷的北风中,他的躯体变得麻木和僵硬。

  他听见沿着冰冻的路面奔跑着的逐渐走近的均匀的马蹄声;几位骑手见他忧虑地看着他们。他让第一位骑手走过去而没有使自己引起注意,第二位、第三位都这样过去了。当最后一位骑手来到老人面前时,老人已像一个雪人了。

  老人看着骑手的眼睛,说:“先生,您不介意带一位老人过河吧?我已经找不到路了。”

  骑手勒住马缰答道:“当然,上马来吧。”看到老人被冻僵的身体不能起身,骑手不仅带着老人过了河,而且把他带到了目的地。

  当他们来到温暖的小屋前时,骑手好奇地问:“老先生,我注意到您让好几个骑手走过而没有请他们带您。然而我来了,您却即刻请求我,我觉得奇怪,这是为什么?在这样寒冷的冬夜,您情愿等待和请求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了,您怎么办呢?”

  老人慢慢从马上下来,直视骑手的眼睛说:“我在这里已经有好些日子了,我想我更了解当地人。”老人继续说,“我看了他们的眼睛,立即知道他们并不关心我的状况,请求他们帮助是没有用的。在您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友善和同情。我知道,您善良的品德使我有机会在我需要时得到您的帮助。”

  一席温暖人心的话感动了骑手,“我非常感谢您刚才所说的”,他告诉老人,“我以后决不会因为自己太忙,而忽略其他人需要的友善和同情。”

  说完,骑士掉转马头向白宫归去。这位骑士就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

  我们总感觉,我们社会中有很多人非常缺乏社会公正的观念,讲亲情而不太讲博爱。一些人,特别是一些掌握权力的人,一些腰缠万贯的人,一些身处高位的人,只要自己过得好,很少关注弱势群体。而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良知所在,就系于她是如何对待那些处境不利的人们的。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写道:所有的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英国也有句名言:“一个人的不幸就是所有人的不幸。”

  英国作家王尔德认为:“同情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美丽的东西。”同情心是爱心发生的基础,没有同情心,也就没有爱心。没有对人的同情心,就不可能有仁爱精神。一个没有爱和同情心的人是“不健康”的人,是情感荒漠化的人,这种人是不可能获得真正成功的。

  同情是分担和感受别人忧伤的一种能力,是支持非观点的关键情感,是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孩子有了同情心,就能增强对别人想法和见解的认识。同情能提高人情味、礼仪和道德。同情能让孩子警觉到别人的困苦,并触动他的良心的感情,使得孩子们变得宽容和怜悯,理解别人的需要,富有足够的爱心去帮助那些受到伤害和麻烦的人。一个学会了同情的孩子更能理解人和关心人,而且一般更加善于处理愤怒。

  培养孩子为别人着想的同情心,鼓励孩子努力想象别人的感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进行角色互换,讨论对方的感受;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让孩子想象别人的感受,这三种方式来进行。

  平时,教育者要多引导和鼓励孩子多关爱弱势群体和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儿童不是从理智上,是从内心里体会到别人的痛苦时,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说,我们在他们身上培养出了最重要的品质,那就是对人们的爱。”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